胎記.JPG

個人的成就與表現,究竟是由先天的遺傳因子決定?

抑或後天的養成教育才是關鍵所在呢?

這個亙古的大哉問之所以無解,

乃截因於社會科學無法循著實驗的手段來證成,

基此再無法有效控制變因的情況下,做不到嚴謹的科學對照。

本片藉由詼諧的手法,將這樣的人文命題,

付諸以科學實驗的演繹方式,讓人們對於遺傳與成就之間的關聯性,

多了幾分更進一步的論辯想像。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Ben與Catherine為出身於科學世家、但早年卻志不在此的夫妻,

在家族刻意的栽培下,最終都成為出色的科學家,

儘管如此,兩人仍舊對於教育是否能夠扭轉遺傳因子的命題,具有高度興趣。

為更深入研究這個問題,他們決定與玩世不恭的大企業家Gertz合作,

Gertz受不了身上背負著財團家族傳承的使命,

因此決心要證明後天成就根本與先天遺傳無關,

遂決定援助Ben與Catherine所提出的實驗計畫,

分別讓具有科學(兩人親生小孩)、暴力因子、智能障礙等遺傳因子的孩子,

透過養成教育,讓他們變成藝術家、和平主義者、以及資優生,

用與先天因子的高反差表現,來證明後天教育才是成就的關鍵因素。

 

十幾年過去後,終於到了驗收成果的時刻,

當Gertz對三名孩子進行測試後,發覺三人儘管皆有朝著養成教育發展的趨向,

但顯然沒有預期的高反差,反而呈現出極其平庸的表現。

不滿之餘,Gertz語帶威脅的告知Ben夫妻倆,

其他國家同樣有科學家在進行類似研究,若無法搶先發表、並且展現確切的成果,

將決定撤資,並會向他們求償近十餘年的實驗費用。

面對資金即將短缺的恐慌,加上孩子們隨著青春期的來臨,

成長過程逐漸脫離原初設定的軌跡,讓Ben開始急了,

改採更為激進的手段,希冀成效能夠更為卓著,以符合Gertz的要求。

 

但正值叛逆期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如此聽話呢?

在知悉Ben將自己作為實驗對象後,

三個孩子痛心之餘,決定離家出走,

這也讓心軟、決定收手的Catherine與Ben起了爭執,

原初甜蜜的家庭,頓時走向分崩離析的邊緣。

就在同時,Gertz出了一本新書,

內容敘述科學家在金錢的利誘下,

如何病態的將自己的小孩作為實驗對象的故事,

兩人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Gertz真正期欲實驗的對象,是自己而非孩子。

萬念俱灰之餘,回想起與孩子昔日的點滴,

讓夫妻倆決定放下一切無謂的追逐,只求孩子們快樂成長就好。

結局簡單的敘述三名孩子長大後的各自發展,

有些與父母刻意的養成教育相關,有些則八桿子打不著邊,

讓遺傳或教育、何者決定成就的問題,繼續的待解中...

 

就我個人的解讀而言,孩子之所以展現出類似於父母專長的特徵,

其實並非是遺傳所致,而全然是因為想要取悅父母才刻意表現的。

畢竟,當父母在某個領域中出類拔萃,

代表著對該領域的熱衷,生活周遭難免充斥著該類元素,

與孩子的言談舉止間,多少也會透露著該領域的氣息。

據此,在長期耳濡目染下,

孩子逐漸在父母擅長的領域中有所發展,也就絲毫不令人意外了。

復以人類本性中,隱藏著希冀下一代秉負著自己遺傳特質的前提下,

一旦孩子表現出父母具有的成就特徵,自然討得父母歡心,

在因此受到鼓勵的情境下,孩子自然也就願意繼續朝著該特徵精進,

成為一種良性下的循環。

 

換言之,孩子的成長乃循著父母的循循善誘而來,

當父母秉持自己先天特徵教誨,則孩子自然表現出類似於遺傳的樣貌;

又倘若像電影一般,刻意反其道而行,則孩子則將依循設計的道路前進,

顯然關鍵不在於先天或後天,而是單純只為了討父母歡心而生,

可見身教在孩子們早期的發展當中,還是具備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或許唯有到了孩子們翅膀硬了,開始懂得悖離父母意志獨立飛翔時,

則箇中隱藏的遺傳因子,才會起到引導的作用吧!

 

比起探討個體性的遺傳因子,個人覺得更加諷刺的,

是劇中大富豪Gertz對夫妻倆所做的實驗,

證明了在名利的驅使下,即便是親生的父母親,

都尚且對孩子做出宛若納粹般的變態教育,

為的只是滿足自己的物質與學術需求。

這樣的結果,彷彿在告訴著人類:

是不是存在著先天遺傳影響後天成就,尚且不得而知,

但可以確知的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對於名利渴望的貪婪與虛榮,

毫無疑問的,是人類集體共通性的遺傳因子。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