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迷拼圖.JPG

懸疑推理電影的藝術,在於如何妥善的將線索一一留下,

但直到結局揭曉的那一刻,尚且無法頓時理解故事的全貌,

必須透過不斷回顧片段的方式,從零碎的情節中去拼湊真相。

 

坦白說,個人對於如此的"藝術"並不表認同,

總覺得釐清電影的故事,本該是劇作所必須肩負的責任,

將責任轉嫁至影迷的做法,或許帶給人們新穎的創意感受,

但在思考邏輯各有不同的情況下,

最終所得出的詮釋,顯然也將存在著截然差異。

可能這正是劇組的陽謀吧!

將串聯各項線索的主線抽離,

讓人們隨自我意識串起不同風貌的敘事,

藉以帶起討論的風潮,使電影顯得更加不凡。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女警探皮帕接受童年摯友柯妮莉亞母親的委託,

要重新調查14年前自己女兒失蹤的事件。

當年皮帕與柯妮莉亞一行人前往山中旅遊,

在夜間前往酒吧、返回住宿地之後失蹤,

警方後來在附近地區拾獲柯妮莉亞的項鍊,

正逢該出火山爆發之際,故將全案以死亡簽結。

當皮帕重啟調查後,包括自己在內的關係人,

其實都曾在過程中有所隱瞞,而其背後,乃是受到警方的誤導所致。

經過幾番追查,原來柯妮莉亞當年在酒吧被人蛇集團擄走,

輾轉的成為風塵女子,並進而從事起老鴇的行業。

當重新歸來、以復仇之姿齣戲的柯妮莉亞,

不滿摯友們並未因她的失蹤而悲傷,反而繼續平靜度日,

皮帕隨即反駁,聲稱該起事件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從電影的風格上來看,本片像極了"龍紋身的女孩"系列作,

基此,循著該理路去串聯各種零碎線索與對話,

個人認為,當年一起前往酒吧的五位女孩,

其實都曾經被載往人蛇集團的巢穴,

(電影顯示五人皆喝得爛醉,沒理由放過她們,

 並且片頭皆在人口販運份子的車上...)

但可能只因著柯妮莉亞是處女,才被人蛇集團賣往海外,

其他人則可能僅在當地從事性服務、抑或是即時被警方所拯救。

(劇中提及皮帕曾經接受過某種輔導與治療...)

再釐清皮帕與警長的關係,個人認為,

警長應該在審訊之後看上皮帕,並相中其急欲尋找柯妮莉亞的心態,

以訓練成為警員為誘餌,央求她以性服務來交換。

(在審訊當下,警長直接要皮帕叫自己的名字即可...)

又警長的角色為何呢?

他應該本來就是人蛇集團的一員,在警察界作內應,方便吃案,

這也是為何他急著將柯妮莉亞失蹤案簽結、並且阻撓重啟調查的原因。

 

究竟,生理的傷與心理的痛,哪個更令人煎熬呢?

柯妮莉亞始終對摯友們當年的離棄,讓自己淪為男人的禁臠耿耿於懷;

但皮帕那種對摯友感到愧疚,認為因著自己背叛導致他人不幸的痛楚,

到底誰辜負了誰呢?

坦白說,當年都是孩子的她們,

將責任歸咎於任何一方,豈不是都太過於沉重了麼?

真正需要責備的,始終都該是社會集體對於性的畸形渴望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