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入夢.JPG

演戲的巔峰、扮演劇中角色的極致詮釋,該是怎麼樣的狀態呢?

不妨從各種電影獎項頒發的褒揚語來界定:

"幾乎是本尊再臨"、"演繹活靈活現"、"完全跳脫自我框架"、"忠實還原劇作"...

彙整說法,詮釋戲劇角色的最高境界,在於如何讓自己"靈肉分離":

如何放空自我意識,從身體的框架中抽離出來,

掏空作為表演主體的身驅,讓角色得以順勢取代原有的靈魂。

性質上有點類似宗教常提到的"附身",

將劇中人物的性格完全藉由表演者的肢體展現出來,

等同於讓虛擬角色縱情在真實宿主當中演出,才堪稱為淋漓盡致的演繹。

 

然而,前述的完美狀態如何去達致呢?

端賴的不僅僅是演員個人努力的角色揣摩,

畢竟,透過趨近的詮釋手法,頂多只能作到"無假",而無法達到"仿真";

必須藉由完全"空靈"的情境,才有機會掌握角色的精髓。

從心理學的觀點,想要獲致靈魂自我抽離的境界,

除了人之將死的瀕危經驗外,失眠也是另種可行的途徑:

"經過實驗證明,在近百小時不入睡之後,

 人們性格會變得喜怒無常、顯現出妄想偏執的行徑,

 意識上會遊走在一種半剝離、類似於俗稱"靈界"狀態,

 甚至看到現實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

相信許多非凡卓著的明星、尤其是恐怖電影的演員,

其能夠成功詮釋各該被賦予的角色,這或許就是無可避免的必要代價吧!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描述一名熱衷研究長期失眠所呈現諸種樣態的艾瑪,

為了成功演出其在精神病院中所獲得的劇本,

找來了碧昂卡與西利雅,競逐當中主角-朵拉的角色。

劇本中,朵拉是一名患有產後憂鬱症的婦女,居住在精神病院內,

在近百小時的失眠後,陷入到一種妄想的狀態,

讓她選擇燒毀精神病院,使眾人葬身火窟,

不過其最後母愛爆發,對孩子手下留情,算是體現人性光暉。

兩位演員在競逐過程中,顯然碧昂卡技高一籌,獲得朵拉的角色,

但卻因著長期失眠之故,開始產生幻覺,

其並且發現該故事不僅僅是劇本,而是真實發生過,

種種焦慮感上身,讓她選擇不再演出而逃離精神病院。

隨後,碧昂卡在艾瑪昔日合作對象的日記中,發覺到艾瑪恐怖的一面,

決定再次返回拯救西利雅,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西利雅本來所設定的演出角色就不是朵拉,而是朵拉襁褓中的孩子,

該齣戲終究還是需要由碧昂卡扮演朵拉一角,才得以順利演出。

最終,舞台劇完美詮釋了當時的景象,卻也因著演員入戲太深,

重新讓表演場成為火海,付之一炬。

 

觀影之後,第一時間所想到的,是港星"哥哥"張國榮自殺的案例:

當年在拍攝恐怖片"異度空間"(Inner Senses)之後,

新聞報導便幾度傳出張國榮疑似出現精神恍惚、

自己亦曾向友人透露遭到鬼魂纏身的情況,

加上最終選擇跳樓的方式,與電影中的情節多所相仿,

在在都令人感到毛骨悚然般的巧合。

假設其當年同電影一般,為了忠實扮演劇中人物,

選擇了自我抽離,而讓角色的人格得以主宰自己的身驅。

儘管戲劇演得傳神,但卻因著入戲太深,

自我靈魂無法再次回歸,形成被角色箝制的狀態,最終造成憾事。

 

您要說這是玄學上的被鬼附身也好,

心理學中的精神分裂、人格異常也罷,基本上所外顯的狀態都是相仿的。

這讓電影本身展現出巨大的張力,

讓各種信仰立論下的影迷們,皆能夠獲得讓人滿意的解答,

此乃自己認為本片非常值得稱許的特點。

 

"因為這個世界摧毀了你,所以你才身處於此"

劇中的這句話頗耐人尋味,按電影的界定,

精神病或也不過就是長期失眠下,所衍生出各種妄想的病徵而已,

與劇中為求功成名就、而自願藉由失眠進入到妄想的狀態並無不同。

然而,當我們期欲將演員們從虛擬世界拉回現實的同時,

對於精神病患者們,是否存在著同等的慈悲呢?

某種程度,他們也像是演員,只不過他們所扮演的角色,

是社會主流價值所無法容忍的"瘋子"而已。

究竟社會該付出多點關懷,設法將其重新導回主流之中,

抑或像是集中營一般的將他們齊聚一堂,任由其自生自滅呢?

答案,乃在於我們如何去看待這些屬於"異端"的少數群體。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