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巨星的誕生 1937版.JPG

藉由布萊德利庫柏與女神卡卡的重新演繹,

讓人們得以重新認識曾榮獲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的1937年原作"星海浮沉錄"。

該部經典劇作,先後曾於1954、1976、以及今日2018年重新翻拍,

一如2018年的版本,主軸從演員改為歌手,

但大抵上所遭遇的諸種生涯衝擊是相仿的,

也由此看出原作劇本洞悉整個藝能界的先見之明。

 

不知大家的經驗是否與我相仿,

在我個人的印象中,每當身旁周遭有人向長輩提及想踏入演藝圈一行,

所得到的回應,幾乎都是負面的,

甚至激烈一點的,還會以斷絕親子關係的威脅口吻斥喝之。

或許從當下平權的觀點析之,

過往這樣的職業歧視、乃至於時下常說的"情緒勒索",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並不合宜。

但站在長輩教化下一代的角度而言,與其說是種勒索,

我更願意將之視為一種關懷與憂心。

畢竟,藝能界的從業者,

顯然並非僅是鎂光燈前光鮮亮麗的美麗形象,

箇中辛酸與苦處,正如電影所演繹的一般,

完全非外界所能想像、不可承受之重。

 

究竟藝能從業者艱辛的癥結點何在呢?

個人認為,在職場中,"是否能夠操之在己"無疑是關鍵的因素。

這也是為何公務員的職務最夯,

因其乃受到國家制度的保障,而無涉於其他個人的人為操控;

甚至於富二代總令人欣羨,也是同樣的道理。

少了外在因子的侵擾,能將職場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

才是成功職場所稟賦的特質。

然而,對藝能界而言,

從合約的簽訂、製片的選角、編劇的創作、行銷的構思、輿情的褒貶等等,

一位明星從無到有,所需要經歷的前進軌跡,

端賴的,絕對不僅僅是自己的努力即可達成,

而是仰賴著無數團隊、乃至於觀眾所給予的肯定,

間接被動的、才能成就一個堪稱為成功的職涯。

當命運無法操之在己,各種患得患失的徵狀,自然也就一一浮現,

非但影響著職場表現,也經常性的讓自己的情緒,陷入到莫名的抑鬱當中。

從過去到現在,縱使藝能界的定義有所更易,傳播工具亦日新月異的在進步,

但即便是時下最夯的直播主、網紅產業,其實相仿的困境依舊存在:

爆紅程度需仰賴廣泛的網友讚聲,實質收入則得憑藉"斗內"與業配獲取,

職場上的主導權,可以說都是掌握在他人之手,

箇中所浮現出來的焦慮感,可想而知。

 

從低處往上看,備感遙不可及;

但當你位處在巔峰呢?則有著"高處不勝寒"的寂寥。

一如電影中的諾曼,甚麼成就都拿到了,其實心中所真正嚮往的,

是邂逅自己所愛、與其攜手歸隱山林,享受沒有鎂光燈喧擾的平靜。

無奈知名度就像是魔戒一般,上了身就戒不掉,

當自己開始選擇淡出螢光幕,長江後浪推前浪,

觀眾的喜新厭舊,很快地便遺忘他曾有過的巨星光環,

反而使其陷入更深沉的失落感當中。

更該讓人感到悲哀的,是諾曼所深愛著的維琪,

一步步地從沒沒無聞,在其大力栽培之下,

成為取自己代之、家喻戶曉的超級新星。

兩人儘管彼此相愛,維琪也願意為了諾曼而淡出影壇,

但諾曼深知著成名滋味總令人執迷,未免愛人承受天人交戰的痛楚,

他最終選擇了成全,傳奇式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符應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俗諺。

 

星海浮沉,正是立基在前述的高低潮迭起間,

身為藝能界從業者,必須得去體認到自我商品化的事實,

讓自己一如浮萍般的,隨著資本與輿論的流動載浮載沉。

唯有享受著箇中無根般的漂泊,正是它、並且接受這樣的宿命,

才能在險峻的工作職場中存活下來,而不再迷惘。

 


【一個巨星的誕生】首支官方預告,10月9日(週二) 不再愛戀


擱淺帶 Shallow--電影主題曲MV

觀賞了1937年的原作之後,

這部由布萊德利庫柏執導,與女神卡卡攜手合作的大作,也就更加令自己期待了。

(觀影後若有不一樣的心得,再行撰文分享囉!)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