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嗝嗝老師.JPG 

前陣子家中小朋友在沒有明顯感冒症狀下仍不時的咳嗽,

醫師診治的結果,除判斷是輕微感冒外,

同時提醒我們需注意後續是否仍有類似的咳嗽舉動,

若症狀持續,則可能有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的傾向。

(但醫師也說,很多小孩子都會有類似的行為,

 許多隨著年齡增長會消失,但少部分則應是妥瑞症無誤。)

 

恰巧近期上映"我的嗝嗝老師",

講述的正是妥瑞症患者力爭上游、無畏外界異樣眼光,

毅然朝著自己擔任老師目標前進的勵志故事,讓人頗感興趣。

承繼著印度電影向來發人深省的傳統,

本片相信足以帶給教育工作者,一個重新省思的機會;

然而,對於其所設定的主題"妥瑞症",坦白說著墨相對是有限的。

儼然只像是個誘發人們觀影的引子,當妥瑞症老師順利的得到教師工作後,

接續的故事情節,事實上乃完全循著過往數不清的春風化雨電影,

並無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論述,有那麼點可惜了。

畢竟,單單妥瑞症的題材,就足以作為全片的主軸進行發揮,

電影未能將重心著重於妥瑞症謀職的艱辛過程,

反進入到典型教育片的理路當中,自然無法展現創新的格局。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罹患妥瑞症的奈娜,

受到童年學校校長的鼓勵,從小便立志擔任教師工作,

卻因著不時發出嗝嗝聲響的症狀,在爭取教師職位的道路上屢屢碰壁。

難得母校願意給她一個教學機會,但對象則是學校內最為弱勢、成績最差的F班,

當中學子多來自於貧困家庭,每天以捉弄教師為樂。

經過一番馴服學生、讓學生願意服從其領導的掙扎期,

奈娜的教學熱情始終未被擊敗,逐漸的獲得學生們的認同。

為了向學校證明F班並非都是廢渣,

其與學校訂下讓全班都通過期末考試的約定;

結果呢?可想而知,縱使有他班教師與學生的多般阻饒,

但最終大家為了實現奈娜的心願,奮發向上,全班All Pass,

甚至還有學生因此拿到了書卷獎,讓奈娜的教學方式成為傳奇,

使她得以在往後的二十年繼續任教於該校,直到退休。

 

從以上的劇情描述,是否覺得一切似曾相似呢?

幾乎所以教育類型的片子,情節上的起伏,都不出這樣的框架吧!

"教學法迥異的教師,遇上了最玩世不恭的班級,

 經過一再愛護學生的舉措被看見,讓學生佩服至心坎裡,

 從此開始立志奮發向上,以報答老師的知遇之恩。

 擅於打架的收斂起脾氣,最不會唸書的,也彷彿頓悟一般的跟上課業,

 最終在考試中證明自己的能耐,藉此肯定老師教學的不凡。"

循著如此千篇一律的公式演繹,並不是有甚麼不好,

而是其就像個模範生一般,太過於美好與夢幻,反倒覺得不夠真實。

(以現在的話語來說,就是沒法"接地氣")

 

電影中讓妥瑞症老師去教導社會邊緣家庭的人物設定,

寓意上極佳,象徵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氣連枝。

一如孩提時代的奈娜所籲求的,他們所真正想要的,是平等的被對待。

然而,個人天賦和前述的妥瑞症及社會地位一般,

往往出生的那一霎那即被決定,是先天無可逆的個人發展特質。

如何平等的被對待,其實不該像每部教育電影所講述的情節,

逼迫的學生必須在學科考試當中獲得成就,來肯定自我的價值,

而是該朝著"適才適所"的方向,向大眾表達順從自我天賦發展的重要性,

無疑是比起與學科資優生的競賽,要來得更加重要。

當然,電影難免著重戲劇化的情節,

是故在成績上相互媲美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

這恐怕也是希冀籌拍教育電影的後進者,所必須去突破的創新窠臼吧!

 

儘管如此,結局中資優班老師的一席話,仍舊發人深省:

"並不是(放牛班)的學生想要失敗,而是我們不想讓他們成功。"

過程中的種種阻力與歧視,就好像我們整個教育體制般的,

對於學業成績不佳、社經地位低下的孩子們,

制度本身即帶有著嚴重的偏差,無形中刻意阻礙著他們的適性發展。

誰不想成功呢?誰想一輩子當魯蛇?

但當教育、乃至於踏出校園後的社會體制,

無法做到對每個各異的人們,有著公平而無差別的對待時,

說再多的改革,都是奢談,因為打從制度設立的本身,

就從沒想過讓社會邊緣群體成功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