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改編自宮月新原著的同名漫畫,由松坂桃李、澤尻英龍華主演。

不能犯」一詞,乃指藉由意念傳輸和心理控制將人殺死,

因無法證明犯罪與其有關,使得罪證確鑿的犯行,

最終往往也只能以犯罪不成立告終。

  

最初,乍看到電影的簡介時,對於本片有著深切的期許,

以為當中將對於準犯罪關係人的論辯,有著深入的著墨。

但頗令人可惜的,因著電影素材取自天馬行空的漫畫,

致使針對所謂「不能犯」的來龍去脈,僅能遁入鬼神的奇幻之說,

而未能富含邏輯性的將角色的設立條理敘明,相對是較讓人失望的。

  

故事情節中,有兩個素材是值得討論

首先,主角一如死亡筆記本般的,舉凡委託人想殺誰,

只要將名單塞在電話亭下方,就能夠如願,

唯獨必須恪守一個簡單的原則-「純粹殺意

委託人只能在純粹殺意的前提下,指使主角賜死當事人,

一旦殺意帶有著恩怨情仇、利害相關的元素,則委託人亦將引來殺身之禍。

試問:主角執行著所謂的「純粹殺意」,其行徑是否為符合正義的定義

 

個人認為,答案是肯定的,畢竟撇開了因私利而起殺意的所有可能之後,

所餘下的,就是為了公義而來的殺意,該殺意不帶有利益糾葛,

純粹就是基於讓世界更為祥和而誘發的動機。

然而,弔詭的是,何以電影中的主角,所顯現出來的樣貌,

卻是個幾近嗜殺、冷血的大魔頭呢

某種程度,當主角越趨近於萬惡的魔鬼形象,所映照著的,

代表著人類在愛恨貪嗔癡的慾望當中,是這般等同的醜陋。

當其總是得先後除去目標者與委託人兩造時,

就象徵著我們始終都禁錮在最為原始的本性,

從來都不曾提升至訴求公義的層次,儼然是對於人性的一大諷刺。

  

再則,「不能犯」是否可以讓他「被犯罪」?

坦白說,這是英雄主義塑造下、經常會演繹的情節:

如「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當中,

情報小組在期欲逮捕某人、卻又苦無犯罪證據的情況下,

往往會透過杜撰一樁莫須有的案件,

誘使目標陷入設定好的圈套,繼而名正言順的將之入罪。

類似的行徑,看似遂行了正義的舉措,將罪犯繩之以法,

即便將之正法的並非其真正所犯下的那宗罪,

但只要結果是符合正義,或都可望博得大快人心的好評。

 

然而,這樣真的合宜嗎

倘若人人皆以自由心證作為正義評定的標準,

將自我認為該伏法的「不能犯」,皆透過精心策劃的謀略加以入罪,

則社會中用以審度正當行為的天平,恐將從此失衡。

正義,終究還是必須依附在法律的範疇之下,

法所未及的,即便出現無法懲治的「不能犯」,也只能說是個遺憾。

刻意的希冀以私法制裁的方式來遂行執行正義的目的,

恐怕都將只會讓堅若磐石的律法,更顯搖搖欲墜、無法為人所信服吧!

那無疑將帶來集體社會陷入到統治危機當中,令人堪慮。

 

慶幸的是,電影終究還是嚴守著法律的防線

當公正不阿的女警(澤尻英龍華)有機會以構陷罪名讓主角(松坂桃李)立即遭到逮捕之際,

最終仍選擇恪遵真實執法的守則,讓法律上清白的主角離去,

即便明知是放虎歸山也毫不動搖捍衛法律公正的決心,這才是一名執法者所應有的當然態度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