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海灘飯店步道上,一對甫新婚、享受蜜月假期的夫妻漫步在其中,

外界看似多麼羅曼蒂克的情景,想必言談之間,該是情話絮語綿綿吧

任誰又能夠想像得到深愛著對方的彼此,竟會在這般氛圍下大談分手、悵然離去呢

相信如此懸殊的反差張力,

或許正是伊恩麥克伊旺(Ian McEwan)同名原著之所以為閱聽大眾讚嘆不已的特點吧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謝謝)

 

 

電影敘述一對於校園中邂逅的情侶,儘管彼此來自於不同階級、宗教、以及社經地位,

但卻因愛得堅貞,跨越了種種世俗的藩籬,最終走入紅毯的另一端。

在新婚的第一天,當兩人期欲翻雲覆雨、享受魚水之歡當下,

妻子因著兒時不快的記憶,以及傳統禮俗等窠臼,對性愛一事備感噁心,

甚或因此認為丈夫若真的愛他,便應該尊重她的自主權,選擇以無性生活處世。

不料丈夫將此視為一種羞辱,在最浪漫的時分,憤而決定分手……

多年之後,當年的妻子成為著名的小提琴手,

丈夫偶然間欣賞她的表演,發現其已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這才不禁回想起分手的那一刻,總不免懊惱著

當初倘若自己多點包容,是否今日結局的將有所不同

但一如套用在每個愛情故事中的命定格言感情的世界中,沒有如果……

 

 

故事中所點出的核心問題,乃考驗著有情男女間的愛情堅貞。

一般而言,每當我們聽聞愛情能夠跨越社會階級、經濟條件、

乃至於種種外在社會價值下所認知的差異,總是不免抱以著欣羨讚許的眼光,

畢竟這某種程度象徵著愛情,是可以超越一切物質條件而存在的。

然而,倘若更進一步的去檢驗愛情的純度,

則存乎於愛情內在的元素,譬如性愛一事,也是得以立基在真愛無敵的框架下而無視嗎

相信箇中答案,或許因人而異,

但如果我們連非操之在己的社會條件框架,都可以在堅貞愛情下突破荊棘,

又何以出於本能的性愛,沒辦法同樣以愛為名來克服呢?

我想,這是原著作者所希冀點出的人生大哉問吧!

 

問題的癥結點呢……也許就在於時間

常言道:「婚姻就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或許是金科玉律。

我們不妨去回想:在婚前與婚後,自己究竟有何改變呢?

答案呢,在於『包容』二字。

婚前,凡事以對方為先,處處為對方設想,外界看來將成為愛情障礙的圍籬,

往往可以在包容的氣度下,全然概括承受而不成問題。

婚後,當你拿到了那張許可證,

總是難免下意識的認為「終於得到她了」、「她就是我的人了」,

在篤定的所有權認知附加下,種種夫妻之間應該奉行的定則,

也就一一的加諸到對方身上,其中自然也包括性愛。

基此,一旦對方拒絕自己的求歡,除惱羞成怒外,

更多的,是之作為是否展現愛情的表徵,

不從即代表著對方不屬於自己,等同未能體現真愛的具象。

但弔詭的是,當初愛情長跑期間的包容,

怎會在透過婚姻認證彼此的堅貞之後,反而從此產生質變呢?

 

愛情,該有無限種可能……

不該因著走入婚姻而終止,更無須計較無性而分離

當局者迷,陷落到感情漩渦的人們,總是難以洞悉真愛無盡的箴言,

或也只有走到了最終,在我們回顧人生的結局之際,

心下想及曾經錯過的最愛,才會發現當初的執著是多麼愚不可及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