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一個人其背後需要多大的勇氣予以支持呢

經常在報章雜誌、抑或是戲劇的演出中

見到虛實不一的殺人場景或總是誤以為

殺人不過就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一刀捅下去容易得很

然而倘若有機會接觸到因個人一時疏失而引致他人死亡的案例

不妨試著理解一下箇中所承載的心理負擔及道德譴責

可是難以承受之重畢竟那是本於生命原始的重量

易言之,從一介凡人搖身成為機關算盡的殺人怪物,

箇中的心路歷程、此間所不為人知的心境轉折,頗耐人尋味。

  

改編自芥川賞作家中村文則的同名小說,

坦白說,電影劇情的峰迴路轉讓我頗感意外,但卻又有著驚豔的體驗,

畢竟故事所鋪陳出來的邏輯,清晰且前後呼應,

與許多為創造大逆轉結局而強行甩尾的情節截然不同。

敘事手法係以雙軸線的方式,同步帶出兩條主線人物,再以主輔線作為偽裝,

預先埋下其後主客、易位軸線翻轉的伏筆,牽引出最終的駭人結局。

  

回到本文最初所說的,殺人是需要莫大的勇氣,

但當身負著殺人償命的復仇冤屈,在窮一切司法途徑皆無法尋求救濟管道之際,

從正義的執行與彰顯來看,殺人似乎又成為不得不然的必要之惡。

於是乎,收起自我原有的膽怯與良善,

讓自己一如浩克般的、搖身為令人聞之喪膽的『怪物』,

儼然成為復仇大計能否成功達致的唯一路徑。

 

然而,好似『變身怪醫』(Jekyll & Hyde)所刻劃的人性黑暗面定則,

一旦墮入了最黑暗的深淵,就再也回不去往昔的純真一般。

遂行了復仇計畫的當下,或許滿足了報復的快感,

感受到了正義獲得伸張的榮光,但那種將人性截然放下隱藏的作為,

讓自己從此再無愛戀可言,此後或只能孑然一身的孤獨踏上接續的道路,

帶著僅有的美好回憶,孤獨面對寂寥的人生。

試想:這會是一個愛你的人,所希冀見到的結局麼?

儘管斯人已逝,但只要心中是愛著彼此的,總還是心存著祝福的吧!

相信走上遁入魔道的修羅之路,終究不會是逝愛希望自己選擇的路徑,

則為了完成對方的遺願,讓彼此的愛情能夠雋永留長,

復仇,真會是自己不得不然的宿命嗎?

頗值得陷入到相仿情境者再三省思。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