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部以"易經"為核心素材的電影,看似宗教取向的劇作,

但其將背景設定於台灣戒嚴時期、綠島羈押政治犯的時空下,

著實又讓人深深體悟到針砭歷史謬誤的用意。

透過時代中小人物的悲劇命定,直陳威權統治的手段是多麼的殘酷無道。

根據"易經"第47卦"澤水困",白話的說,就是"澤中無水":

乃指人們陷入困境、引致才智難以施展之際,若願意堅守自得其樂的心境,

則擺脫困境將指日可待,必然得以迎來重見光明的時刻。

我對於"易經"的認識,儘管遠遠不如"液晶",

但從前述的語意,以及電影中兩段故事所呈現的意涵看來,頗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味,

唯有讓徹底放下往昔困住自我心靈的懊悔,則死絕的心才容有浴火重生的契機。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以兩段獨立的故事做為演繹主軸:

一是政治犯老紀對於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懊悔,另一則是背包客琴遍尋不著親人的惆悵。

兩個事件互不相關,但卻交會在"易經47卦",面臨著澤中無水的寂寥困境之中,

等待著某種未知的救贖,引領自己走出人生的泥沼。

老紀在當年台灣威權統治時期,因莫須有的罪名遭遣送至綠島,成為政治犯;

期間所遭受到非人道對待,造成身體無可回復的傷害。

但這還不是讓他痛徹心扉的由來,當其獲釋回鄉後,發現最愛的母親已經逝去,

心下的悔恨、那種無法隨侍在側的遺憾,油然而生,讓他終身都未能走出喪親之痛的陰霾。

(起初一度以為小紀是老紀的兒子,後來又覺得是弟弟,最後個人解讀是,

 小紀應該就是老紀的分身,一個還活在綠島政治犯生涯的殘存記憶。)

背包客琴在日本311大地震中,與摯愛的家人失去聯繫,回到海嘯地點找尋家人蹤跡的結果,

讓她見到了鄰居的屍首,使其始終籠罩在家人恐罹難的恐懼中;

因此,她必須承載著鄰居的靈魂,將之活在同一的軀體之內,

試圖藉此說服自己,家人依舊在尋找她的假象。

深怕著一朝醒悟之後,必須面對著家破人亡的殘酷事實,那顯然不是她所得以承受之重。

 

兩個故事,兩段不同的時空背景,卻承載著相同人生的命格,

總是自認為得抓住甚麼,才能讓生命繼續的運轉下去,

深怕著攤手之後,當心中牢牢掌握的元素消失,自己將會陷入到萬丈深淵當中。

然而,在深度恐懼的情境之下,卻從來未曾鼓起勇氣的想過:

"也許將緊握的拳頭放開,會獲得更圓滿的解答",

這讓一己永遠自我禁錮,而得不到絲毫的救贖。

若有那麼一天,當自己想通了之後,願意解除心中有愧的那道心防,

或才能夠深刻的發覺:人生的路途,也許艱辛,但從來都不若想像中的狹隘。

澤水困所渴望著的一泓清泉,端視個人心中的活水來主宰著...

 

結局中,特別帶領著觀眾,實鏡走訪一趟綠島羈押政治犯的監獄,

端看著簡陋不堪、僅僅方寸之地的牢房,想及當年的民主先進們,不禁肅然起敬。

在那個反對政府當局、可能招致殺身之禍的年代中,

膽敢勇者無懼般的爭取自由價值,需要多麼強大的勇氣阿!

片尾以綠島監獄的景況,以及日本海嘯浩劫後的殘破家園,

做了強烈的對比,並忠實呈現出兩起悲劇分別所造成的死傷人數,

頗有深感著"人禍遠比天災還要來得更加恐怖"之慨!

台灣白色恐怖影響所及,竟然是日本海嘯的十倍之多,

而這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災難,沒想到還是成為歷史中無法抹滅的傷痕!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