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貼切"清官難斷家務事",訴諸於人際間的情愛糾葛,更是外人所難以理清的愛恨交織,

若非箇中當事人,根本無法深刻體會其中的點滴甘苦。

在這個甚麼都講求法定關係的現下,面對著錯綜複雜的感情習題,反顯得是這般的不近人情:

譬如某個女人為了不影響愛人一圓星夢的前程,選擇當個無名分的妻子,在鄉下撫育孩子,等待著愛人成功歸來;

結果好了,愛人的確夢想成真,當了娛樂界一哥,在城裡領了證,取了個新老婆。

這要是在過去,那癡癡等待愛人歸來的,稱為糟糠之妻,被報以廣泛的同情;

而其愛人則將被視之為陳世美,飽受大眾的道德批判。

如今,在法律的認定下,那個鄉下女人根本不曾與愛人領證,頂多只能稱為同居人或前女友,

完全無法與合法登記的新任老婆相提並論,縱使當中存有著多少愛,最終也只剩下遺憾而已。

這樣的判準,真的對嗎?

固然得以理解法律明確婚姻關係的目的,乃在於保障相關人等的財產繼承等問題,

但站在愛情的角度來看,如此涇渭分明的結果,是不是太過殘忍了些呢?

 

以上是本片所帶給我的當下感觸,令人頗為激賞的,

是電影完整的訴說著自己一直以來對於愛情觀點的主張:

片刻的激情,雋永的親情,放在了愛情的天平上,孰輕孰重呢?

事實上,兩者本就不該是截然對立的存在,甚或兩者間經常是相互交纏發生的,

激情終有遁入親情的一天,又親情未嚐不會再有迸發激情的時刻。

愛情的對口,不該取決於關係,端賴的是對象,

當我是愛妳的,就是一輩子,是激情?是親情?其實根本一點都不重要...

因為愛本身就是一種不容被稀釋的承諾。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呈現著一樁剪不斷理還亂的家族悲歌:

一名男子昔日在家鄉娶了親,沒多久便說著要到城裡打拼,

元配因故沒跟著過去,致使得男子在城裡又娶了個老婆一起生活,

男子與城裡老婆生活了幾十年,死後還是希望回到故里,由鄉下的妻子(姥姥)代為照管墓地。

之後,在城裡老婆過世後,女兒慧英為了完成母親與父親合葬的遺願,

希冀說服姥姥能夠同意讓父親的遺骨遷至城市墓園。

姥姥基於元配之姿,自然無法應允,

於是雙方展開了一場法律攻防戰,希冀證明己方才是合法的配偶。

但在那個儀式婚的年代,哪來的法律文件可茲證明,

這讓彼此在檢視過往資料與相互溝通之間,逐漸明白了各自對於愛情的執著與信念,

最終選擇成全對方的想法,讓這段三角關係的愛,了無缺憾。

 

電影特別以在當代被視之為"古代女人愚蠢象徵"的"貞節牌坊"做為強烈的對比意象,

年輕人看著貞節牌坊,總不免以輕蔑的口吻,批判著過去女人的無知,

居然可以因著一句話,一個承諾,即便男人從此不曾在捎來訊息,

也願意為他守貞一輩子,擺明了就是無知之至。

但當愛情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劇中薇薇愛上了習慣浪跡天涯的浪子歌手,

當其希望遠赴北京奮鬥之際,母親問著薇薇打算等多久,她篤定著回答著:"一輩子",

箇中的心境,不是與古代的守貞婦人,何其相似麼?

若這是一種無知,那麼,這樣的無知,是跨越時空的存在,

截因當我們沉浸在愛情的世界中,妳我都是無可救藥的傻子...

 

復以看到薇薇讀著姥姥所謂的"情書",

裡頭都是些尋常的噓寒問暖,抑或是交代寄來生活所需之費用的瑣事而已。

姥姥自認為那些能夠證明丈夫對自己的愛意,但薇薇卻笑稱那是"家書",而非"情書"。

但相互對照的,其實薇薇男友,不正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在愛護著前女友(阿達母親)麼?

將身上所有的存款交給對方,只擔心對方的生活有所匱乏,

即便薇薇潛意識中不願意承認那是愛情,但若非愛的驅使,又該有何更加的解答呢?

誠然,愛情的寡佔的,但愛情也是絕對的,

既然曾經是男女朋友,就代表著彼此有過深刻的愛意,

縱使其後因著外在環境因素而分開,但那份愛始終還是留存在心底,未曾消散。

一輩子只愛一個人,那是一種任何人都希冀企及的夢想,

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人生歷程當中,心下愛著的,始終是一個又一個,

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盡一己所能去關懷曾經的愛人,

即便當中責任的成分遠大於愛情,但您真能說那不是一種摯愛的表現嗎?

 

愛情,遠比我們想像中還要來得廣泛,別把愛看得太膚淺了...

經常見著老人家們平日相互拌嘴,偶而甚至有所面紅耳赤的爭吵,

但到了外出散步之際,又牽起彼此的手,互相叮嚀著該添點衣物。

類似於家人般的親情表徵,您能說他們之間的愛,

會不如年輕人翻滾在床第之間,赤裸裸激情呼喊著我愛妳,要來得淡薄麼?

 

(竭誠邀請您加入我的粉絲頁,一起聊聊關於電影的二三事,謝謝!)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