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IMAG2028.jpg

2017台北金馬影展(2017 Taipei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泰國參展電影,

故事敘述一名製作茉莉花祭祀花藝的琵,與清曾經是一對不容於世的同志情侶,

彼此曾經想過拋下一切遠走高飛,無奈清卻在最後一刻選擇退縮,

隱藏自己同志的性向,不惜以娶妻生女來抑制慾望。

多年後二人偶然重逢,清因著女兒亡故而恢復單身,琵則罹患不治之症。

為了替瀕死的琵祈福,清發願成為僧侶,展開一段修練苦行之路,

以渡化荒野屍首的功德積累,來禮讚著彼此夢想中的堅貞愛情。

 

對於同志電影,我個人會較為期許的面向是:"一視同仁",

亦即該讓同志戀情回歸到如同異性一般的尋常,

畢竟唯有在不存有特殊性的前提下,才容有對等視之的可能。

但顯然的,在本片當中,劇組依舊循著同志電影慣常的理路,

讓故事中的琵與清,雙雙陷入到人生中最不堪的境遇,在彼此生命交會之際,

宛若天涯淪落人一般,相知相惜,相愛相戀,可說是愛得煎熬。

誠然,如是的艱辛戲路,所欲凸顯的,是同志戀情之於當今社會的種種不見容,

但顯然越是特殊化,越是朝向著負面的理路進行闡述,

反容易將彼此相愛的同志,侷限禁錮在痛苦的範疇一端,而沒有翻身的機會。

難道,同志間的愛情,就必然得如此轟轟烈烈,如此蕩氣迴腸,

沒有輕鬆歡樂點的選項麼?

我想,假若能夠突破同志的壓迫性氛圍,非但在戲路上得以有所突破,

相信對於同志社群的愛情價值觀,也能夠有著更加光明的可能。

 

其次,在琵瀕死之際,詢問著清是否願意為了祈福而選擇出家的舉措,特別有感。

乍聽之下,這似乎是琵在考驗著清對於自己愛情的堅貞程度;

但接續的劇情演進,隨著清在修行道路上從漫不經心到全神貫注,

將琵的意象寄之於荒山野嶺的屍首之上。

這才恍然大悟的讓人發現,琵的初衷,並非是為了證明清對自己的愛有多深,

而是希冀著將愛情內化的過程,讓自己能夠永遠的烙印在清的內心深處。

唯有如此,哪一天當自己離開人世間,清亦能夠遠離悲痛,

在心靈當中永遠的相互伴隨,達致豁達人生的境界。

端看著清最終脫下袈裟,赤身裸體的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間,

顯然,他倆的愛情,在此刻已然獲得了永誌不渝的認證...

 

(竭誠邀請您加入我的粉絲頁,一起聊聊關於電影的二三事,謝謝!)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