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型態構築著彼此趨向陌然的鴻溝,真情摯愛則牽引著我們緊密的心手相連!

身處在荒亂渾沌的時代,或許非你我所得以選擇,

但用甚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們卻容有再行斟酌的機會。

為政者尤其如此,一道政策的頒布,或許是礙於當下的情勢使然,

但所種下的,卻可能是關係著後代人民長治久安的遠因,能不謹慎些麼?

以上,是自己觀影後,當下最直覺的反射文字...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為2017柏林影展主競賽片。

敘述1947年英國政府指派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公爵,

執行英國政府放棄印度統治權,讓印度獨立解放的過程。

儘管蒙巴頓及其家人作風親民,立場上也期盼著迎接印度大一統的來臨,

但在國際政治局勢的角力,以及國內印度教,回教,錫克教等勢力僵持不下的多重因素下,

最終也僅能勉予同意將國家領土,分由印度(印度教)與巴基斯坦(回教)兩個獨立國家分治,

在國界難以斷然釐清的糾葛下,埋下其後印巴兩國長年紛爭不止的火種。

坦白說,本片頗有為末代總督蒙巴頓平反之意,

或許史書上所記載的,"印巴分治"乃蒙巴頓個人的意志使然,

但正如同電影片頭,開宗明義所提醒的"歷史,通常都是由勝利者來撰寫的...",

顯然暗指著在該事件當中,根本就是由更高層的指示來決定的,

蒙巴頓充其量只是歷史中的代罪羔羊而已!

說來無奈,但在政治的場域當中,這不就是再尋常不過的常態了麼?

(很不想以此為例,但又禁不住的要說:

 就如同現下的勞基法再修法版本,您會相信勞團與社會運動出身的政務官,

 會擬出"工時帳戶","14休2"這般擺明悖離勞工權益的方案麼?

 若無更高層的授意為之,有可能讓修惡的版本肆意妄為麼?

 看來,"帶頭大哥"是誰,恐怕已經呼之欲出了吧!)

 

端看整個印巴分治的"談判角力"過程,從政治運作的角度析之,

您能說哪一方勢力存在著道德上的原罪麼?恐怕沒那麼容易...

@聖雄甘地:

印度國父甘地,始終抱持著反對巴基斯坦分立建國的主張,

甚至為了促成多重宗教族群的融合,願意無私的將新國家的統治權交出,

由居於少數的回教徒來組閣,使其消弭印度教恐有多數暴力的疑慮。

慈悲為懷,寧拋棄自我權力,也不期欲國家走向分裂的政治家胸襟,固然令人感佩;

但靜下心來想想,這真的容易嗎?

端看著總督府內,家僕們因著認同印度或巴基斯坦,尚且都可以大打出手,

甚或僅僅只是宗教上的差異,便能阻絕劇中主角的真心相愛,

顯然在國家認同一如宗教信仰般,屬於零和遊戲的競合下,

談族群融合根本只是種遙不可及的奢求。

(類似的情境,幾乎不時的在台灣上演著:

 被認為與中國較親近的政黨人士赴中,被質疑是"賣台求榮";

 標榜著台灣正宗的政黨人士前往中國,則被褒揚為"行銷台灣"。

 箇中的差異,僅僅在於意識型態的認同使然,您說這種融合簡單麼?)

@回教穆斯林領袖:

為求保全境內回教與錫克教等族群的宗教信仰自由,

儘管了解印巴分治係英國為求國際均勢考量下的策略,

巴基斯坦的建國本身,只是強國政治下的一枚棋子。

然基於不讓穆斯林成為國家少數族裔的初衷,

終究還是選擇和殖民母國合作,自印度的統治中分裂出來。

或許在政治的角力當中,與敵人合作,往往是最為人所詬病批判的行徑,

但試想:假若當初選擇讓穆斯林族群留在印度轄下,

在宗教,種姓等階級制度層層區隔下,回教族裔真能倖免於印度教多數的統治麼?

分治後的持續性對立,或許早可預見,

但為了避免對立,而讓少數遭到多數族群的霸凌與同化,也絕非明智之舉吧!

動輒得咎的抉擇,考驗著當時意見領袖們的智慧。

@殖民母國英國:

電影中,英國政府毫無疑問的是最大反派,其邪惡的程度,

甚或連自家的末代總督都成了時代下的犧牲品。

但立基在國家利益的思維下,當分治下的印度,

能夠使其繼續的汲取南太平洋的天然資源,讓日不落國的榮光持續照耀全球,何錯之有?

哪裡管得了千千萬萬因分治而必須面臨著遠離家園的難民潮呢?

打從統治印度開始,到最終的撤出,殖民心態始終如一,這不是再正常也不過了麼?

(倒是自己頗為納悶的,是當下的台灣,居然還有不少人緬懷著日據時代的榮景,

 將之美化為"日治時代",並把日本當時用以運輸物資的諸項建設,解釋為日本愛台灣的具體表徵。

 或許可以理解為了跳脫中國的正統,選擇另闢蹊徑的從日治史觀來重構台灣歷史,

 但徒然的將狼子野心的殖民者,美化為在地耕耘的實作者,著實難以令人苟同...

 殖民就是殖民,一切的立基點,從來都只是宗主國的利益而已...)

三方的角力,顯然各有其正當的立場與態度,這讓我想起電影"X戰警:未來昔日"當中,

自己所提及的"和平四種意象":

X戰警:未來昔日--和平的四種意象--黨同伐異?以暴逼和?擒賊擒王?以和為貴?

四種分別透過不同途徑達致的和平,說明著分合之間,

從來都只有立場上的差異,而不存在著是非善惡的判準。

 

電影巧妙的在如此生硬的歷史題材之下,融入著印度教與穆斯林之間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

目的除了增添劇情的可看性外,我想最重要的,莫過於在傳遞著某種訊息:

"唯有愛,是超越著任何執念而存在的價值"

謹將此話,獻給檯面上那些老是喜歡操作執念獲致選票的政客們~~

 

(竭誠邀請您加入我的粉絲頁,一起聊聊電影中的二三事,謝謝!)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