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謀略電影,向來是自己喜愛的類別,除了對輔選抱有相當熱忱之外,主要也是與自己的工作屬性有關。

印象中較為深刻的選戰電影,

有影射美國總統柯林頓緋聞事件的"桃色風雲搖擺狗"(Wag the Dog)(本片為自己的最愛),

以及敘述歐巴馬與麥肯選戰過程中,麥肯副手培林加入戰局後諸種效應的"選情告急"(Game Change)

當然還有純粹以搞笑為主,極盡所能的kuso政客醜態的"官賤對決"(The Campaign)

綜合前述的諸片電影,咸將故事的核心,著重於競選團隊在面對著逆境困局之際,

如何在斤斤計較民調數字脈動,頗吸各種策略的正反效應後,

做出最為睿智的決策,出奇制勝的迎接最終選戰的勝利。

所呈現的,是做為政治幕僚較為光明的一面,

若將之當作是招攬幕僚的宣導電影,相信成效會是相當顯著的。

相反的,本片同樣以政治幕僚擘劃選戰策略的角度出發,但箇中所呈現的因應事件,

卻多半屬於政治鬥爭,乃至於更駭人的醜聞揭發面向;

引致於在因應對策上,非屬一種策略選擇,而是凸顯著候選人與幕僚親信間的信任取捨,

呈現著介於長官與幕僚之間,既合作且競爭的微妙夥伴關係。

從劇中所期欲傳達的信念:

"選戰最重要的是結果,而非過程,過程可以很黑暗,只要最終果實是甜美的..."

於是乎,最為親信的幕僚可以透過全面監控的手段加以暗算,

乃至於自己的至親,只要礙著選舉結果者,犧牲彷彿也成為必然的義務。

一整個與電影"選情告急"當中,麥肯為歐巴馬的宗教信仰闢謠之舉,

強調著"寧輸掉選舉,也不願喪失人格"的風骨相比,可為之大相逕庭。

多少或許呈現出源自於東西方文化下,對於權利汲取正當性認知的根本差異吧!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謝謝!)

 

電影敘述即將挑戰三連霸首爾市長寶座的現任市長卞鐘九,在足智多謀的智囊沈赫修的運籌帷幄下,

使盡各種暗黑手段,使得執政風評普普的鐘九,始終還是維持在民調的領先群當中。

為了強化競選過程中的廣宣能量,陣營特別招募廣告界的新秀朴慶擔任宣傳顧問,

年輕睿智的她,很快地便獲得沈赫修的信賴,將之納為心腹。

隨著選戰的進行,一樁樁足以顛覆選舉結果的事件紛紛襲來,

儘管沈赫修仰仗著多年經驗一一化解,卻因著運用手段的未盡正當,

讓心中尚且存在著滿腔改變社會正義感的朴慶無法認同,使其與陣營漸行漸遠。

儘管最終卞鐘九獲得勝選,但酒駕肇事找女兒頂罪的證據,卻意外的讓朴慶發現,

朴慶希望鐘九得以去自首,不料鐘九卻希望以職務交換的方式來使其封口,

這讓朴慶在失望之餘,徹底的看清這位自己曾經奉為偶像的政治明星,選擇從此離開該陣營。

但對於鐘九而言,根本毫無損失,因為同甘共苦的不容易,錦上添花還怕無人上門麼?

 

 

坦白說,結局的那一幕,令自己感觸良多...

政治人物與幕僚之間,或許在選戰當頭之際,彼此存有著既定的目標而合作無間;

然而,當選戰落幕,而獲得實質宰制的權力後,

一旦雙方間因著觀念或意見上的歧異而爭執不下時,

作為下屬的幕僚,顯然是完全沒有議價能力的。

當各有堅持而只能選擇悵然離去的情況下,

過去曾有過的汗馬功勞,也將隨之而一筆勾銷,煙消雲散,

畢竟真正具有實權的,永遠是檯面上的人啊!

或也不是說幕僚就像衛生紙,用完就丟,

但確實對做為下屬的政治工作者而言,

要麼跟人跟到底,即便得悖離自我的理念行事,也只能同流合汙般的撐下去;

否則就得做好撕破臉的準備,回家吃自己囉!

 

分享一下自己曾擔任政治幕僚的小經驗吧!

自己的老闆還算是正派,不至於如電影所描繪的那般暗黑,

但過於執著選民服務的結果,便是讓自己有那麼點過於廉價的感覺,

選民隨便以facebook或LINE傳個訊,就得交辦幕僚來個使命必達。

而找上門的選民服務當中,坦白說,大部分是與公共利益相互悖離的,

著實也讓自己始終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不斷的拉扯激盪著...

當箇中的矛盾蓄積至一定的程度,您或會不禁陷入的一種迷惘的狀態,

頓時間發覺所從事的工作樣態,不過是個人民與政府之間,居中的訊息聯絡者而已。

這樣的工作屬性無法累積進階的經驗與資歷,畢竟幕僚的位子終究是老闆給的,

一旦選擇離去,則沒有著位子之後,說穿了也只是剩下一片空白。

換言之,實際上幕僚的工作替代性太高,誰來做都差不多,永遠都不乏有人願意投入,

為求能夠久任其事,終究也只能與老闆形成政治的共生體,

日子越長,就越是走不掉,最後無異於將個人職場的命運,雙手奉上予老闆,

完全失去了自我的主動性,甚至喪失著從政的初衷。

 

(歡迎加入我的粉絲頁,一同聊聊屬於電影的二三事!)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