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美麗的東西,越有刺;越美麗的東西,越有毒...但也正因為如此,才美麗..."

這是用以讚嘆女人之美的經典對白,然為何美女如此令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免令人趨之若鶩呢?

箇中的原因,在於深具魅力的女人身上,總免不了存有既定的特質,

日本作家秋吉理香子"暗黑女子"一書中,以女子學院的讀書會作為主題,

在角色的心計互動之間,將各該特質原原本本的展露無疑,堪稱為針砭女性心理的小說經典.

就我的歸納,主要的特質有"公主病"與"閨密"兩大面向:

(當然,這裡並沒有戰男女的意味,只是順著故事的人物設定做說明,

 相仿的情況,在男女角色易位後,情境也是趨同的,畢竟現下也不乏有"王子病",不是麼?)

 

@公主病:非指對物慾的追求,也不是世俗定義下,擅將男人用做工具人的心態,

             而是在打從心底的期待著,自己在群體當中,是最耀眼的那顆巨星.

             基此,當群體間出現旭日東升的潛力新秀時,在自我保護的防禦心理下,

             必然希冀除之而後快,抑或是使其臣服在自我的威逼利誘,供其驅使.

@閨密:閨密關係,對於身為男性的自己而言,總是一種最參不透的詭譎樣態.

          從不覺得閨密之間是真心的祝福彼此,反倒是比較像是種利益性的結合.

          您或會發現到:在閨密小圈圈之間,泰半皆圍繞著一名社經地位優勢者而存在,

          成員間仰仗著優勢者的名利地位,獲取拓展自我搏取上位的機會,

          至於優勢者則可藉由成員的簇擁,加深並滿足個人內心中所隱藏的公主病因子,

          持續著自己身為公主的人生勝利組優越感.

以上兩項特質,乍聽或像是一種對女性的批判,抑或有貶抑女性的意味,

然而,若將此分析套用至"暗黑女子"的情節中,卻有著無縫接軌般的吻合,

顯見在作者的認知下,這的確就是女性,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女孩,最真實的特徵描繪.

(以下有微雷,敬請慎入...)

 

故事的鋪陳相當巧妙,是自己近期所接觸過的作品當中,最令人感到震攝與振奮的傑作:

內容敘述女子學院校花,同時也是校董的女兒白石逸美,被發現陳屍在校園內.

美麗又聰慧的她,向來就是眾人矚目的焦點,突然死於非命,究竟是自殺,抑或是他殺?

由其所創辦的文學沙龍"闇鍋會",決定邀集成員追查真相,

會議一開場,主持人澄川小百合即作出駭人的聲明,

指稱現場內的某一名成員,即為殺害白石的兇手,因次要每位成員發表一篇與白石往來的文章,

希冀從各篇故事中抽絲剝繭,從其中的破綻當中,發覺最關鍵的破案線索.

劇透大概到此為止,如此情節設計精妙的作品,還是有賴同好們細細品嚐才有味道,

但或課再多說一點,當每個成員的文章,都不約而同的指涉著各異成員可能是兇手之際,

拼湊起來,其故事的交疊重合,便是破案的曙光所在吧!

這是在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所獲得的偵探啟發.

(當然,本作品比起"東方快車謀殺案"又更為駭人,最終大逆轉的結局,

 將人性的算計詮釋得淋漓盡致,只能用"心生畏懼"來形容吧!)

 

回歸本文最初所論述的,女性的特質,完全表現在"公主病"與"閨密關係"當中,

但問題來了,一旦每個人都想當公主,那誰來扮演搖旗吶喊,眾星拱月的角色呢?

在此情境下,群體中最具優勢者,便存有著締結閨密關係的強烈誘因,

希望組織起可供自我使喚的團體,就成為其能否滿足當個公主的慾望.

但在誰都不願意服從於其他人的初始心態下,

耍些小手段,透過恩威並施,蘿蔔與棒子並用的途徑,就成為必要之惡.

循此,企圖掌握閨密團體中發號施令權限者,

免不了在給予閃耀的光環加持之際,同時勢必得對成員進行秘密的蒐證,

以便在其出現貳心的情況下,好好拿出來祭旗一番.

(前陣子不是有段閨密之間,因著互搶男人,而破口大罵的影片流出麼?

 當中身為元配的,就不剌剌的對自己的閨密,也就是小三說著:

 "誰都知道你吃藥吃最大,全台南就你最破..."等揭瘡疤的爆料脫口而出.

 顯見其早已將這些秘密深藏多時,以備不時之需...這是我所認知的"閨密"真實.)

正在立基在如此虛妄的關係上,一旦優勢的權力地位翻轉,

抑或是成員間集結,有機會扳倒既有優勢者的情況下,

當初情同姊妹的堅實關係,也就將一朝崩解殆盡.

畢竟,每個女人心中,都懷抱著一份公主夢,

即便相互成為閨密,內心中期欲被眾人愛戴的慾望始終不減,

僅僅在既成權力結構下,有著權宜之計的做法而已;

一朝盼得翻轉的契機,自然當仁不讓的,取而代之而成為新的公主.

 

最後,試著解析大魔王的心態,

這世界上,總有些人是悖離人性心理所得以理解,歸納的範疇.

宛若陷入到一種"哀怨療癒"的執念,當其窺見某人洋溢著幸福的姿態時,

非但不給予祝福,反而認為其破壞了當初悲傷情境的美感,

認為向幸福示弱的作為,根本是褻瀆了自我精心策畫的謀略.

類似的心境,雷同於在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當中,

看著小丑肆無忌憚,不按牌理出牌的燒殺擄掠之際,

僕人阿福對布魯斯韋恩說道:

"有些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對那些病態式的偏執者而言,

 犯罪的背後不為什麼,混亂本身就是他們的目的..."

究竟,"見不得別人好"是否為女性的另一種特質呢?

也許身為女性的朋友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當然,相同的情境,男性也絕對是適用的...)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