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本片發佈時的宣傳期,正好遇上的作家林奕含因陳年的誘姦事件自殺的新聞,

因著故事同樣圍繞著性侵後的創傷症候群,故對本片的印象頗為深刻.

觀影後的心得,大抵上,電影與新聞,兩者在內容上儘管有些許的出入,

但基本上,個人認為,其所呈現出來的啟示,事實上是頗為相近的,

所欲敘明的,是再怎麼樣粉身碎骨的傷害,家,始終還是最堅實的依靠,

倘若自己尚且都對此話感到懷疑,那恐怕這人生真要就此崩解了吧...

 

電影中的性侵可說是個極端的譬喻案例,

我將之視為受到社會某種傷害而引致出現某種反社會人格的症候群.

就我的理解,這類行為所呈現出來的,就是對社會事務漠不關心,

尤對身旁的家人們,更是呈現冷漠以對,甚至不相言語的陌然關係.

然而,如此將自我封閉起來的狀態,真的得以解開內心中的那個結嗎?

抑或只是讓怨念越積越深,最終演變至無以復加的難解境地呢?

若一己據此灑脫的認為,家人看著自己頹廢不振,終究也會放棄自己,讓倆倆都無須為對方掛心,

那麼,可就大錯特錯了...

儘管不怎麼相信"血濃於水"這回事,但無可諱言的,親情間卻是存有著某種牽引,

讓身為家人的彼此,說甚麼也不可能對任何摯愛的親人,肆意道出放棄這般的喪志語.

即便對方再怎麼樣的做出傷害親情的行徑,

這樣不輕言放棄的堅定信念,也不會有著任何的更易,

相信這或許是那些想著自我放逐的浪子心態,所難以理解的吧!

也正是因著如此的信念,才會有著電影中為讓主角走出陰霾,

而做出大無畏,壯烈成仁的舉措.

手段上或許是激烈了些,但據此恰恰得以論證家人之間的情比金堅.

 

自己不妨捫心自問的想想,在青春期的那段日子中,

是否也曾叛逆式的,因著某些自以為是的情事,

而和父母家人們鬧情緒,進而拒絕往來呢?

事過境遷後,回頭想想,才會深刻的了解到,那一切是多麼的無謂.

身為父母的,不論遭遇到何種困境,永遠都不曾和自己站在對立面的,

堅定的相信著這個念頭,相信人生的道路會更顯光明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