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IMAG1284.jpg

相信大家或皆有過相仿的經驗:

在高中時期,想談談戀愛,想練練體魄,乃至於想著一切無涉課業的事情,

師長們總會善意的叮嚀著:等上大學再說吧!上了大學,想做甚麼都可以...

正是透過將上大學編織成仿若重返伊甸園般的夢幻,

讓高中學子們,即便正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下,

說甚麼也要咬緊牙關的撐下去,以便跨越大考的門檻,達致光明的彼岸.

然而,真相是甚麼?

真相是努力上了大學之後,其實課業壓力絲毫不亞於高中時期,

又原初希冀發展的校園戀曲,真正能夠結識完美對象的,終究也是屈指可數,

多數仍舊得孑然一身的度過漫長的四年歲月.

於是乎,當現實的大學環境一再的讓高中夢想中的國度趨近幻滅之際,

無法說服自己的,也就這樣的墮落下去了,

時下經常認為大學生的素質反不如高中生來得出色,原因亦即在此,

那可謂之為夢想幻滅後的創傷症候群吧!

為何提及如此的譬喻,說起來,這是我閱讀"愚行錄"後的第一個直觀印象.

坦白說,或許因著小說人物錯綜複雜的緣故,第一時間,我是沒能看懂其中所欲傳遞的意涵,

甚或裡頭有些人物間的關係,也尚未能夠截然的理清.

好在本書推出改編的電影作品,相信待看過敘事較明確的劇集後,

應可以有著更清晰的主軸浮現才是.

單從自己閱讀心得觀之,誠如其書名所論及的,個人認為人類所謂的"愚行",

其實正是在妒忌與織夢之間,不間斷自欺欺人的交錯過程.

 

人生旅程本身就是一場苦難的試煉,即便是被認知為再幸福的際遇,也總有令自己不滿意之處.

據此,每當我們對現狀感到不滿,為了鞭策自我改善當前的困境,

總是不免的去編織一個美好的憧憬,不斷的告訴自己,

只要能夠達到那個境地,美好的事物便將隨之發生.

一如書中田中光子心心念念的希冀考上名校慶應大學,

秉持著即是如此突破眼前困境的念頭.

但無奈的是,心中所編織的美夢,因著種種現實的因素,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的美好,

更多情況下,根本只是如海市蜃樓的南柯一夢罷了,

因此當自己努力的達到了那個境界,深刻感受到現實與夢想之間的懸殊落差,

自此,失落的感覺將再次的油然而生,伴隨而來的,即可能就是與他人相較之下的妒忌之心.

 

尤其當自己用盡洪荒之力後,才發覺自己所能夠掙得的幸運,

也不過就是那些天子驕子信手捻來,俯拾即是的尋常之物而已,妒忌之心便從此而生.

或許是基於人性的劣根性使然,在妒忌當前之際,看待著眼前的所謂人生勝利組,

我們鮮少會正向的去思考其何以能夠獲得如此幸運人生的關鍵,

相反的,往往會以負面的角度出發,試圖去挖掘其人不配擁有美好人生的瘡疤,

據此讓自己的妒忌合理化,並貶抑對方不具有正當性去坐擁人生中的一切美好.

一旦妒火中燒,幹出一樁沒由來的滅門血案,說來也不足為奇吧!

 

若說殺人都需要個理由,

則人類在不斷自欺欺人所衍生出的證成謬誤,

其所醞釀出來的巨大怨念,本質上就是最合理不過的殺人理由了!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