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傳媒體的百家爭鳴,就電影出版業而言,

各家公司無不以世界各地的優質佳片為標的,搶著引進國內上映或發片.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競爭趨勢是正向的,

畢竟電影本就該是無遠弗屆,創意無限的產業,

基此,除了好萊塢的標準化格式之外,本就該存有各為廣泛的內容衝擊,

以期讓在地電影創作的視野更加寬廣,不致於全然埋沒在美式的商業氛圍當中.

一如先前西班牙電影"謎一樣的雙眼"(沉默的雙眼)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被好萊塢相中重新翻拍,

本片同樣擁有著不同於好萊塢影片所缺乏的特質,

著重的是宛若經典推理小說的故事言說與邏輯推衍,

對於酷愛偵探推理劇情的朋友而言,錯過本片,絕對會感到萬份扼腕阿!

基於留給影迷觀影的樂趣,在這裡不談論詳細的內容與情節,以免爆雷,

而希冀從一個推理作品的屬性,來突顯本片在劇情的嚴謹度方面,是多麼的傑出.

按我個人的分析,推理情節的設計,大抵上可分為幾個層次:

 

層次一:單線敘事型:

也就是平鋪直敘的,按著作者最初設定好的角色與情節,依著時序逐一亮相,

性質上就像是開著車從出發點到達目的地一般,

也許會因著目的地的優美環境而有所讚賞之意,

但多的也不過就是"到了"的一種按表操課感,過程中不會激起太多火花,

因為在觀看故事的當下,所想著的,只是單純的到達終點即可.

此類型的故事,相對的容易創作,因為一切的權限操控在作者手中,

想著如何髮夾彎都行,不須賦以太嚴謹的邏輯性期待.

 

層次二:預留伏筆型:

隨著單線敘事的故事開始缺乏吸引力後,不少創作者於是興起了在情節過程中,

預藏一些暗樁懸疑梗,以便於在結局露出之後,讓讀者或影迷得以重新回顧,

按圖索驥的挖出這些預留玄機,藉以從中獲得推理的樂趣.

此種類型,最經典的,當屬漫畫"名偵探柯南"的畫風:

在柯南的每個單元中,最關鍵的破案線索,其實都早早的畫在漫畫中的某處,

但讀者通常很難去發掘,一旦真相大白之際,回頭再去翻翻,才會恍然大悟的嘖嘖稱奇.

無疑的,這讓故事多了許多趣味性,但也因著埋伏筆的手法並不容易,

往往會因著設計的疏漏,早早破梗,那就適得其反了...

層次三:結局逆轉型:

預留伏筆有點像是用餐多送份精緻甜點一般,

一旦粉絲的胃口養大後,或倒也不覺得有甚麼特別了

(就像王品系列餐廳一貫的小禮物或贈附餐的經營策略).

這連帶的也讓故事發想人越玩越大,藉由操作結局的大逆轉,

徹底的去顛覆粉絲們觀看過程中已經建構的情節雛型,起到了讓人驚艷的效果.

就電影而言,毫無疑問的,

本類型的濫觴,要屬當年由奈·沙馬蘭執導,

布魯斯威利與海利·喬·奧斯蒙主演的"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該片劇末的大逆轉,可說是為電影的推理創作,開創了另種可能.

然隨後一連串的仿效風潮,許多甚或是根本毫無關聯性的逆轉秀,令人不堪卒睹,

某種程度也將這樣的難得創意,差不多給玩殘了...

 

層次四:雙軌並立型:

誠如前面所討論的,大逆轉結局儘管令人欣羨,

但在整個故事的鋪陳與場景的設定上,顯然是更為困難的.

如何在講著一個故事的同時,為另一條可能支線鋪路而不被查覺,談何容易,

是故,這也正是喜歡操作逆轉結局的作品,結果往往以失敗作收的理由.

試想:有沒有甚麼可能,能夠在同一人物設定下,

而不被發現在明修棧道的情節發展,同時在暗度陳倉結局的驚奇性呢?

本片或可說是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答案--那就同時講兩個故事吧!

男女主角在發生一樁過失殺人的車禍案後,因著婚外情身分敏感,

故兵分二路離開,希冀製造相關的不在場證明.

這"兵分二路"的設計,正好給予了故事創作者絕佳的機會,

提供其分述兩種截然不同路徑發展的條件.

在分立推衍的情節下,彼此高度相關,卻又不相干擾,

容有極大的創作揮灑空間,促其完整兩則故事的邏輯性,

顯然的,兼具著故事嚴謹的推理性,以及結局自圓其說的逆轉性,

這是最令人感到激賞的懸疑作品典型.

 

同類型的電影,自認為看的數量已足夠建置資料庫,

但迄今印象中,能讓在觀影後帶給我如此震攝與感動的,

"佈局"堪稱是當中的佼佼者.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