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IMAG0760.jpg

日本驚悚推理作家湊佳苗又推出新作品--理想國,

總感覺其小說出版的頻率頗高,猶記得年初才有"反轉"問世,如今有"理想國"新作,

而"理想國"書末又預告即將還會推出"惡毒女兒.聖潔母親"(暫譯)新書,

實令人不禁豎起大拇指讚嘆著:寫作靈感還真是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而來阿...

就不知其創作是單兵作戰呢?還是有團隊分工合作?若是獨力完成,那真的超強...

 

不過呢...首先以近來密集接觸日本推理小說的閱讀經驗,做一點小分享:

坦白說,閱讀湊佳苗的作品,經常容易陷入到分神,疲倦的狀態,

而且閱讀與理解速度都相對偏慢.

相對的讀起東野圭吾作品的經驗,那種明快,亦於上手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我個人初步的分析:

東野圭吾的小說內容,人物的對話佔了極大的一部分,

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宛若像是觀賞了一部電影一般,差別只在於沒有聲光效果而已,

與戲劇相仿的,有著即刻得以體悟理解的特性.

而湊佳苗的作品恰好相反,人際間相互對話的比重顯然較低,

其慣以用大量的旁白文字,來建構出撰寫故事的世界觀,

透過相當多細膩的描繪,某種程度主導著讀者對於空間與人物的想像,

或許正是這樣,讀者於腦海中必須被迫於去勾勒出作者所期欲擘劃的意象,

才會屢屢感覺到一種莫名的疲憊感.

感覺上,那有點像是一種醉酒後清醒的暢快感:

閱讀當下沉醉且昏昏欲睡,結局揭曉後,則頓時驚醒,通體舒暢...大呼過癮...

與前作"反轉"一併做個簡單分析,

我發覺湊佳苗近來很喜歡以"無心之過"作為故事的主軸,

這多少或也是近年來推理小說的主流,

畢竟長年來的打打殺殺,詭計多端的死法,大概讀者也都看膩了吧!

然而,相較於"反轉"那種堪稱超烏龍的錯殺,

個人覺得,"理想國"所扣合的動機與誘因,顯然是強得太多了.

除此之外,其更加聯結當前社會所議論著的許多議題,

諸如文青造鎮,公益募款,網路輿論等,讓本書顯得現實感十足,

堪稱為論述頗為細膩深入的社會省思文學.

 

基於保留給書迷們閱讀的樂趣,在此儘量不做劇透,

僅點出自己認為值得分享的心得,給大家在閱讀之際,得以有更寬廣的思路.

 

首先,書名所指的"理想國",乃指當中主角澄玲,也就是時下大家所稱的"文青",

其希望找尋一個風景優雅,兼具真善美特性的地方,使其有創作陶藝的完美環境.

她找到了嗎?

就風光明媚的地點來看,確實是找到了,

但餘下來的諸如地方人士的守舊觀念,不喜積極參與文創市集的態度,

都讓她感到不耐,且不時的存有"當地人低下,唯我高尚"的優勢心態.

而這種將自我意志化作理境,而希冀使地方遂行其理境改造的思維,

坦白說正是當下許多自譽為文青的人士,下鄉之後與在地人出現扞格的普遍現象.

對在地人而言,說句難聽的,總會認為:你是個甚麼東西阿?穿西裝套杉的比較高尚嗎?

而且說穿了,這些"外來種"不過就是個"撈家",

甚麼文青造鎮,青年下鄉的苦幹實幹形象都是假,

能不能從中汲取到實質的利益與名聲,才是背後最終的目的.

因此,為何要配合文青們演這齣自以為是的大戲呢?

從書本的結局發展中,也證實了前述的說法:

當主角澄玲發覺曾經建構的理想國不復存在,毫無留戀式的,

立刻依附到其最鄙視的工作室旗下,為了只是延續初衷,繼續找尋下一個理想國度.

換言之,文青們總是在進行著一個追尋的過程,甚至可以說,追尋本身已經成為他們的目的,

從正面的角度解讀,這叫做擇善固執,止於至善;然最一針見血的針砭,就是根本不負責任.

然而,對在地的鄉親來說,文青可以看著勢頭不對,拍拍屁股走人,

但將這裡視為安身立命之所的他們,走得了嗎?能走到哪去呢?

外地文青的雲淡風輕,與在地居民的兢兢業業,兩相對照之下,

顯露出來的,文青是多麼的虛偽阿...

每次最討厭看到的媒體報導類型,就是那些自譽為文青的有志之士,

頂著甚麼放棄了哪些高學歷,高薪資工作的機會,

選擇跑到他們所認知的"鄉下",

(這點對其個人與媒體都很重要,代表著自己不是nobody,

 而是在有所成就後,才以救世主之姿態前來的...)

而後宣示展現自己的鴻鵠之志,誓言要改造當地的風土人情...

但可笑的是,土生土長的在地人有需要您改造嗎?說白一點,您是甚麼東西阿?

儼然的以一種都市優勢,去看待田野鄉巴佬的扭曲心態,

或正是現階段文青造鎮所突顯出來的最大陋習所在...

 

其次,值得探討的,是關於網路公義下,一種弔詭的從眾心態.

該心態某種程度像是一種擅以"優勢者"的角度,居高臨下的看待弱勢者,

藉此從中獲取一種生活中所無法得之的成就感.

一旦這樣的優劣勝敗的優位關係被打破,則反噬的力道也將隨之而來.

以書中情節為例,當"克拉拉翅膀"陶藝品初次以扶助輪椅兒童的名義打響名號時,

大眾莫不基於愛護不良於行的孩子,而踴躍發起購買活動,心態上認為那是一種公義表現.

但當謠言四起,當代言的輪椅兒童可能得以走路的說法不脛而走之際,

撻伐之聲又在網路論壇上不絕於耳,排山倒海而來,認為自己遭到了欺騙.

最後,當陶藝工坊遭到祝融洗禮之後,網路風向卻又再次轉彎,

紛紛同情的口吻,鼓勵其東山再起云云…

由此可以看出,網路輿論的本質,坦白說存在著一種在虛擬世界中,

以對弱勢者伸出援手的方式來自我取暖的一種表現.

當發覺其幫助之人,其實境遇並不若自己所想像的那般悽慘之際,

便又會毫不留情面的交相攻訐指責,某種程度是種頗為弔詭的心態.

(以書中的案例來說,大眾同情輪椅女孩的境遇,同情的是其人?還是境遇本身?

 如果在乎的是人,則其人終於可以站起來走路了,

 大眾理應興高采烈才是阿?怎麼會變成產生種種質疑呢?

 這難道不是大家所希望的嗎?

 基此,顯然大眾所投以同情眼光的標的,是坐輪椅的那個情境,

 因此當情境出現變更,才會頓失同情,開始起而攻訐整起事件的操作.)

 

最後,還是不免要酸一下所謂"公益性"三個字:

從台灣先前幾樁疑似公益義賣斂財的案例中,不免令人疑惑的,

"公益性",究竟是名符其實呢?還是已經成為個人自利下,欲蓋彌彰的裹屍布?

我個人的解讀自然是後者,

因為做公益根本無須集結眾人之力,也無須以號召的方式來達致,

日行一善的機會根本到處都在.

一旦走進了公益販售的路子,

則有沒有實際捐款?捐款比例為何?甚至是扣除成本與營收之後再捐?

都將是被外界檢驗質疑的面向所在,做個公益,有必要這麼累麼?

再分享個小故事,關於文青的...

大家認知下的文青,最喜歡的工作型態,

就是開個咖啡館,擺台發亮蘋果的macbook...

曾有位開設咖啡館的友人提到:

有個文青夢想開家咖啡館,因此前來向他請益,

他細心的一一與文青分享著咖啡從選豆,烘焙,到沖泡的技術後,

文青皺了皺眉頭,向他表示:

"聽起來很複雜耶,我想我還是直接去加盟某溫度咖啡店比較快..."

由此可知,時下文青是撈家,還是在地實作,心態昭然若揭!!!

 

延伸閱讀:

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活在懊悔陰霾中,無疑的是人生最深沉的淵藪

告白 (Confessions , 自白 , 母亲) -- 再冷,也不該用別人的血來暖自己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湊佳苗-- "寧殺錯,不放過"的劣質媒體文化

湊佳苗-反轉(リバース)--[心硯書評]--書迷自我映照下,殺人兇手的諸種面向

少女(しょうじょ)-湊佳苗--[心硯書評]--完美刻劃"危險17"的少女情懷

少女 (Night's Tightrope)--[心硯影評]--黑夜走鋼索,鋼索卻平躺在寬廣的道路上

反轉(リバース;逆轉重生)-2017春季日劇-湊佳苗--[心硯劇評]--戲劇演繹更臻傳神的作品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