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榮獲素有"法國奧斯卡獎"的第42屆凱薩獎11項入圍的肯定,

"她的危險遊戲"(Elle)同為該年度的強作代表.

沒有意外的,觀賞本片之後,再次加深了自己與歐洲影展獲獎片的無緣印象,

但相對的,本片在敘事上的清晰與層次分明,

降低了評論不定性的灰色地帶,對影片意涵存在著更為明確的指涉,

至少是類似的法語電影中,較得以無痛入門的選擇.

 

 從法國電影的戲路來看,本片的劇情結構相對較為嚴謹,敘事亦有完整的系絡,

無須具備太豐富的想像力與臆測力,亦能在觀影後,有著多重的感觸.

而電影以黑白為主,彩色為輔的拍攝手法,亦屬其特色之一,

特別就其色彩配搭的時機作了粗淺的解析,

泰半都是在描述到各人較為光明面的橋段,採用了彩色的呈現,

至於多數抑鬱沉寂的篇幅,則用黑白的色調作為基礎,

透過顏色來突顯劇中人物的心思,堪稱是電影的一種藝術性手法吧!

電影的鋪陳,主要可分為兩個層次討論:

首先,如何去看待至Frantz墳前致意的那名法國男子Rivoire呢?

在故事中,該角色是善或惡?是本於良善,抑或是刻意欺瞞?

當中特別用了兩個不小的篇幅,敘述著在德法交戰時期,

一名法(德)國人進到了德(法)國勢力範圍內的情景:

排擠,鄙視,甚至以對其高唱國歌的示威,

皆可呈現出立基在意識型態之下,對於交戰國沒由來的敵對態度.

換言之,Rivoire縱使為槍殺Frantz的兇手,

然那亦是在如是的背景之下,下意識的本於愛國情操使然的結果,

端看著電影中兩人於壕溝內偶遇的場景,

雙方那種無意傷害對方,

但基於自保與敵對,卻又不得不選擇開槍的兩難抉擇,

皆在在的呈現出Rivoire的罪孽並非惡意,

而是位處在德法交戰時空下,一種不得不然的違心行徑,

或許對Anna,對Frantz家人而言,始終是無可寬恕的罪行,

但從道德的角度評價,從其無心之殺害,到事後極力希冀彌補的態度,

顯然,電影已然赦免了故事所給予Rivoire的原罪,

並據此做了"表象邪惡,底心良善"的對比設定,讓劇情更顯張力.

 

承上,在肯認Rivoire一角的道德屬性,將其罪行歸咎於時代無情使然後,

接續的一切看似無法被認可的行為,似乎皆有了再自然不過的解釋:

Anna愛上了Rivoire,表象解讀可視其悖離倫常,怎可愛上殺夫仇人,

但愛情來臨時,試問又有誰能夠擋得住呢?

又遑論Rivoire僅僅是一種無心之過?

說穿了或只是一種時代牽引下的淒美悲劇吧!

又從Frantz家人視Rivoire為己出的態度,

除了一直錯認其為Frantz摯友的因素外,

這何嘗不是一種情感轉移,以作為排解喪子之痛的最適途徑,

既然結果是美好的,則對殺子仇人慈悲,認賊作父等道德面向的標籤,重要嗎?

 

說穿了,道德某種程度,宛若各種人為的意識型態一般,

深深緊箍著你我的經常作為,但倘若得以體悟到意識型態本身的二重性,

甚或是多重交疊的存在,則恪守著道德規範本身,

或也成為一種無謂的自我欺瞞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