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喜歡伊娃葛林(Eva Green)的演技,在她身上,

嗅得到昔日法國甜姐兒-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的氣息.

同是出生於法國巴黎的兩位巨星,有著歐洲演員的共通特質--自然而不造作.

不同於亞洲明星向以"尺度"作為賣點,把販賣身體的偷窺權,

作為個人議題炒作或價碼談判的籌碼,相當程度玷汙了人身自主所有權.

相反的,尺度對歐洲演員而言,從來都不是個問題,

對其而言,演戲某種程度是生活的呈現,

而慣習的日常中,總難免有裸體,有做愛的場景,

這些都無須有所隱誨,更不可能拿來作為行銷的賣點.

於是乎,類似於"某某某從影以來最大的裸露尺度"這樣的行銷語,

在歐洲的電影宣傳中,實屬罕見.

(或許是幾乎每集皆按劇情需求而有裸露畫面,也沒甚麼稀奇了...)

反倒是台灣總喜歡將此作為行銷的利器,把身體實質納入了銷售的範疇,

悖離了藝術本質的創作初衷,讓電影全然失焦.

扯遠了,回到本片當中,有別於世界末日係外星人與軍事狂人造成的緣由,

這裡以一個世紀病毒作為起始,在一步步蔓延擴散的過程中,

侵襲著人類的各種感官:嗅覺,味覺,聽覺,視覺...

使人類陷入到一種自我認知與人際溝通方面的窘境.

電影以兩名陌生男女作為引子,敘述著在患難見真情中,

隨著感官的喪失,兩人情愫之間的微妙變化:

嗅覺喪失,沒關係,還有味覺可以探索彼此的身體氣息...

味覺喪失,無所謂,尚且聆聽彼此的情話綿綿...

聽覺喪失,也還好,至少仍然可以含情脈脈地凝視彼此...

視覺喪失,又怎樣,瞎子摸象式的,依舊無礙深情擁吻...

當外在可觸及的有形感官,都不存在阻礙感情溝通之際,

唯有存在於底蘊的心覺喪失,

一如在電影中主角所陷入的情緒狂亂,

一股腦地將對方的缺點完全謾罵而出,箇中的傷人之至,

才是將有愛之人推落世界末日深淵的關鍵因素.

故事的道理再簡單不過了,

但卻是何等一針見血的針砭人際關係中的核心元素:

甚麼都可以是假的,惟心無可偽裝,一旦心逝,也再無眷戀的理由了.

 

總是不自覺的想到當代約會的可笑場景:

兩個相視而坐的戀人,坐下來第一件事,不是牽牽小手,不是深情凝視,

而是習慣性的拿起手機,滑呀滑,等待著餐點送上桌.

有時候特別觀察發現,有些人從頭至尾,居然可以不曾交談,難以置信.

某種程度,電影像是一種反諷,

當中所謂的"世紀病毒",諸如手機,通訊軟體,何嘗不是一種類比呢?

這些玩意,想想奪走了我們多少身體上的感官阿,

甚或連心覺都可能因此而遠去,還不夠毒嗎?

 

話說五一勞動節將至,人力銀行的類似調查中,

透過通訊軟體,於下班時間的電傳勞動,最令上班族詬病.

懇請諸位雇主行行好,別再散播這種會致使情感喪失的病毒,

它不僅深深荼毒了個人心情,也從根本殘害著家庭生活,

身在勞動部的自己,對此...深惡痛絕...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