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在燈塔島上生活的夫妻,妻子因著多次流產而陷入深度抑鬱,

偶然的機會中,大洋中飄來了一艘小艇,上頭的父親已死亡,留下一名襁褓中的女嬰.

那妻子頓時母性爆發,執意要留下女嬰扶養,不顧丈夫認為應該通報的建議,

就這樣,一家闔樂的在島上生活了四年.

四年後,偶然的機會中,其丈夫遇到了女嬰的生母,這才發現四年來生母一直在尋找女兒,

禁不住道德感的良知,選擇坦誠以對,終究讓事情爆發開來,

引發了一場搶女大戰,同時也讓夫婦倆,揹上了誘拐孩童,甚至是謀殺的罪名...

 

觀賞該部電影的當下,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日本電影"第八日的蟬":

一名遭到始亂終棄,被迫墮胎的女人,在懷恨之餘,索性抱走了該男子元配的寶寶,

要讓他們嚐嚐失去孩子的痛苦,然在過程中,其卻感受到了最深刻的母女情深.

唯最終還是不敵警方的追緝,終究還是面臨到"母女分離"的局面...

就故事的設定格局而言,大致上與本片是相仿的,

那是陷入了一種"沒有任何一方得以被歸咎"的道德情境:

您說抱走孩子的可惡嗎?但她們也都是基於母愛,並且賦予真心的去扶養孩子;

要說無視生母的感受麼?想想,其實失去孩子的椎心之痛,又是何其無辜呢.

當觀影過程中,進到此種負面情緒無對象可宣洩之際,

心境上顯得舉步維艱,進退失據,好似傾向於哪一方,都存有著道德上的瑕疵,

因此多重觸動令人傷感的情緒,自然也就格外的催淚...

(或許是同為母親的緣故,整個觀影過程中,老婆起碼哭了兩三回)

端看本片所隱藏的意涵,最顯明的,自然是瑞秋懷茲飾演的生母,

其所講述丈夫生前所傳遞的人生觀:

"選擇幸福,而不選擇憎恨那些帶給自己不幸的人".

那是一種訴求於寬恕的價值觀,希冀以放下來終結對仇人的怨念,

話說得極好,也相信這是因著這樣的豁達以對,賺取了不少影迷們的熱淚.

但就我的觀念而言,寬恕,不可無限上綱,畢竟那終將淪為一種宗教般的慈悲,

不問箇中恩怨情仇,不論彼此結下多麼深沉的樑子,

一視同仁的給予寬恕對待,那已然是出脫入聖,根本是理盲了.

我終相信人生總有些仇恨需要一輩子記住:

諸如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搶兒之怨等...

若非如此,或只能證明其人對這些摯愛的情感根本不夠深刻.

有愛,有恨,有情,有仇...這才是性情男女吧!

 

顯然的,瑞秋懷茲所飾演的生母,選擇的正是這般"條件式的寬恕",

她直言可以大方的將女兒讓出來,但前提是必須證明其丈夫就是主謀,

妻子必須出庭作證,始願意讓她繼續養育女兒.

目的很清楚,因為她始終無法原諒,那拆散她們母女親情四年的主謀;

為了孩子的成長,有些怨念可以放下,

但面對著刻意的犯行,卻是一輩子都將耿耿於懷,

這也說明了為何在整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直到主角夫婦臨終老去的當下,

才讓女兒前來相會...即證明了心中的那股怨念,從未消散...

 

換言之,相信有不少希冀豁免犯罪者罪刑的立場者,

觀賞此片後可能誘發心中的高潮,認為本片值得用來說服大眾寬恕罪犯的概念.

但就我看來,寬恕終究有其範疇上的侷限性,

世間總有某些無可妥協的恨,一輩子都不可能放下的...談寬恕,省省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