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座談會登場 場面混亂氣氛火爆-民視新聞--YouTube

年金改革座談登場 監督盟.勞團批假改革-民視新聞--YouTube

被戲稱為"跨年晚會"的首場年金改革分區座談會,

在公民團體衝入會場後,於錯愕聲中草草提前結束.

從昨日的跡象看來,接續的分區座談會也不可能有完美落幕的結果,

而年金改革也註定繼一例一休之後,新政府將面對的另一項重大挑戰,

屆時是否依舊能夠憑藉著強大的國會優勢,強渡關山,我個人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若循著一例一休模式闖關,則立法院恐將更加坐實了橡皮圖章的印象,頗令人憂心.

 

這場涉及軍公教勞的改革,勞動部自然無法置身事外,

聆聽過幾回勞保相關業務單位的簡報,坦白說,這個領域太過專業,

單單聽個一兩回,初次接觸的自己,尚無法完全的理解箇中的設計,

然多少也聽出了一些端倪,點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針對整個年金改革進程,我大致分為幾個部分來述說:

 

一.溝通,是雙向的互動,而非一意孤行:

年金改革從520開始,由林政委主持,誓言在一年內完成立法工作,

場場直播的20場專家會議耗去了半年的時光,但得到的結果是甚麼?

新政府自許為"史上最會溝通的政府",

然往往是誤將溝通,錯置在資訊開放的印象上,

總以為只要一切透明公開,讓人民看見所有討論的細節,就是溝通.

一如先前一例一休院長與公民團體座談會,

不也是場場直播,結果法條似乎也沒有採納任何公民團體的建議,

而是按照自己的既定立法草案與時程,在規劃的時限內完成.

年改會看來,亦乎如此,二十場專家會議,各界代表娓娓道來自家退撫現況與困境,

會議過程中未曾有過甚麼樣的共識與結論.

結果在進行分區座談會前夕,官方即推出幾個預擬的備選方案,

其內容看來與半年來的討論,好似也沒甚麼太大的交集,

顯然該方案版本,究竟真是專家的共識,抑或是官方的意志,即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尤有甚者,端看分區座談會與接續年金國是會議的時程安排,

一是跨年時刻,一是春節前夕,皆選在了公民與媒體最無法聚焦的時分,

有否為了沖淡新聞的熱度而刻意安排,我無意揣測,但相信大家自有公鑑.

就拿首場北區座談會來看吧!公民團體都衝入會場,爆發火爆的激烈衝突,

但各家媒體轉來轉去,報導的也不過就幾則短訊,大多皆將跨年晚會視為新聞頭條,

試問如此的安排,是真希望全民關注呢?還是期待大家最好都忽視即可?

(可惜...這樣的算盤很難奏效,因為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

綜言之,還是得一再強調的,

溝通,絕對是雙向的,有疑義就該停下來聆聽,

一昧的以無法更易的既定版本,半強迫的希冀喬到各界都可接受,無異於是緣木求魚,

類似的會議再怎麼資訊公開,其實也毫無意義,加開100場還是無用,

恐將再次讓新政府深陷一例一休的泥沼,實在值得三思.

二.勞保天花板不打開,雇主責任無法落實:

勞保我是外行,但聽了許多關於年金改革的內容後,

我認為有一點或許是箇中的關鍵--勞保天花板的設限.

勞保採雇主70%,勞工20%,政府10%的分攤比例計算,

但設有45800的投保級距上限,

意謂著即使勞工實領薪資超過45800,依舊只能按45800投保,

因而讓勞工的退休金始終維持在一定程度的低檔,落於軍公教之後.

不敢輕易打開天花板的原因,

可想而知,怕的就是加重雇主的人事成本負擔.

端看此次年改的備選方案,顯然打開天花板一事並沒有納入考量之中,

在未能將餅做大的前提下,終究年金改革只能是延緩基金破產的時程,

而達不到一勞永逸,高枕無憂的境界.

想想類似的大工程,可能未來每十年要再搞一次,

箇中的社會成本,實難以想像的沉重.

綜而言之一句話,連同先前週休二日的爭議,

台灣真該是時候想想:我們過去是否對資方團體太過優渥了呢?

引致於付出應然的成本便哀哀叫,忘卻了自身的雇主責任,

勞健保不就是最清楚不過的例子麼?

原本就該是義務投保的事,搞成了是種福利,

還會在徵才啟事中表明"享勞健保",

那可不是勞工的享受,而是雇主本來就該負責的事項,有點可笑...

 

三.4人以下無強制納保機制的省思:

另說個與年金改革間接相關的問題,

目前4人以下的微型企業,政府並無雇主須為員工強制納保的機制,

員工往往需要到相關的職業工會投保,投保分攤比例為員工60%,政府40%,

很顯然的,免去了雇主在其中的責任角色.

誠然,最初立意或許在於體諒微型企業雇主的創業維艱,

但徒然的將成本轉嫁給員工自身和政府,

難道不也是造成勞工低薪化,以及政府財政困窘的原因之一麼?

這項措施,不時的被拿出來討論,且著實認為有修改的必要,

但箇中關鍵都卡在一個窒礙難行,正是來自於職業工會的強烈反彈.

職業工會所擔心的很簡單,畢竟倘若將4人以下企業採強制納保後,

則工會的業務頓時萎縮,恐怕其會員數也會同步下降,最終走入歷史.

弔詭的是,這些職業工會,屢屢在選舉的過程中,

成為各黨派兵家必爭之樁腳與地盤代表,有著一定的遊說能力,

自然也就成為政策改革的過程中,最難以撼動的一塊大石.

但年金改革若期欲畢其功於一役,則個人以為,本議題絕對值得省思.

 

改革總是艱辛與痛苦的歷程,有心改革絕對比蕭規曹隨要值得嘉許,

但如何讓改革信服於大眾,而非淪為一意孤行的強渡關山,

需要的...不是廣宣,不是公開,更不是文青式的詞藻,

而是立基於體諒心的大智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