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閒的日子總是短暫,隨著老師審閱論文告一段落,接下來,恐怕又得閉關修改論文了,

真要閒下來,我想最快也得要等到一月中旬的口試結束了.

這段期間頗感謝許多單位的電影評論邀約,礙於時間有限,都只能予以辭謝,

待未來真正有機會的話,再好好的一一作評論分享,在此聊表感謝之意.

之所以在這僅剩的偷閒時光中,撰寫這一篇評論,

截因於電影本身所呈現的主題,與自己所撰寫的博士論文在意義上有所關連,

觀影後感覺煞為有趣,於是簡單的分享一下心得.

  

這部電影為宮部美幸4周連續SP的第三夜,

先前已撰寫過第二夜的"獵捕史奈克",以及第四夜的"Level 7",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本人的文章.

回到本片,題材頗為新穎,是從幾位主角的錢包作為引子,

從錢包的角度,來端看各個人物之間的互動過程;

加上電影橋段的連結與伏筆都配置得恰到好處,

可說是一部難得的偵探懸疑片的佳作.

故事內容就不詳加贅述了,以免多所劇透,影響著觀影的樂趣,

僅從這部電影所期欲表達的宗旨:

"掌握輿論焦點,就能有擁有汲取財富的重要渠道",作個人的心得闡述.

 

先說說自己的論文吧!

我試圖從"消費"的角度,去解析當代貧富差距兩極化的原因,

從我所推論的結果來看,在當代能夠成為新貴階級的,

幾乎都是掌控了某些大眾輿論與文化趨勢的主導權.

以最著名的蘋果公司為例,正因為iPhone成為了時尚的象徵,

驅使的大眾趨之若鶩的進行消費,使其得以快速匯聚可觀的財富.

又或以政治圈來看,您會發現,有志於政治者,大家都在做甚麼?

不就是搶著上新聞搏版面,竭盡所能的希冀讓大眾看到自己的政治表現,

正所謂"在鏡頭前就會起乩",這句話大概就是當代政治人物的最佳註解.

端看幾位可被譽為"政治新貴"的人物:柯P,黃國昌,柳林瑋,林飛帆,陳為廷...

有哪一位不是循著媒體的曝光焦點而起呢?

由此可知,掌握了輿論的話語權,

某種程度就掌控了各個領域汲取利益的權柄,

這或許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中,所必然衍生的趨勢與弊病.

  

回到電影本身,類似於前述的媒體行銷,相信大家都已經不陌生,

即便是所謂的"負面行銷",好像也已經不是新聞:

多少人透過炒緋聞,走光搏版面,怪誕行徑來企圖吸引媒體的目光,

但要說以"殺人"來作為行銷自己的素材,這還是首次接觸到的新穎題材.

嫌疑犯藉由預先安排好的不在場證明,

讓自己得以在案件逐一抽絲剝繭後全身而退,

據此以被社會輿論當成兇手為樂,盡情的享受著鎂光燈追逐的感覺,

並且從中獲致各種成為名人所帶來種種光環下的bonus,

真可說是自我負面行銷下的極致.

 

本片所給予的啟發,

不禁讓我想起了前一陣子在手機APP引起軒然大波的直播軟體"17":

APP作為一種工具,本來係具有中立性的存在;

然而,人性之使然,讓其中的直播功能,被期欲衝高點閱率的有心人士,

透過種種腥羶色的畫面,來牟取系統所設立的點閱獎金.

嚴格來說,我倒是頗認同麻吉大哥黃立成的辯解:

"這根本不是程式設計的問題,而是使用者的心態使然,

 這是在每一個網路系統當中,都有可能出現的弊端..."

畢竟端看主流影片頻道YouTube,抑或是各種網路新聞媒體,

類似用各種情色怪誕的影片,來吸引網友點閱的現象,其實早已不是新聞.

真要說哪一天出現像電影這般,

希冀透過殺人,來搏取大眾點閱率關注的行徑出現,

說真的,我也完全不意外就是了...

或只能感慨的說:

這是個社會秩序已然傾圮的世界,

然無奈的是,該弊病沒有解方,因為人性就是其中最大的罪惡淵藪.

 

延伸閱讀:相關"宮部美幸"電影評論:

獵捕史奈克 (スナーク狩り)--廢死聯盟的最佳說帖?--[心硯影評]

宮部美幸(宮部みゆき)推理系列"Level 7"--道德框架下的集體偽善

魔術的耳語 (魔術はささやく)--心理戰,源自於有愧的人生--[心硯影評]

所羅門的偽證(前篇:事件/後篇:裁判)--自欺欺人所構築的偽善社會--[心硯影評]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