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燕分飛"賀畢業 李全教"失言"遭吐槽--YouTube

台南市議長李全教在預先錄製給市內各級學校播放的畢業祝詞中,

以「勞燕分飛」,來比喻畢業生們日後各奔前景的情境,被外界批評根本是引喻失當,

因為翻開"教育部成語典故","勞燕分飛"一詞,雖是有比喻別離之意,

但其所意指的對象,是泛指是"夫妻"或"情人"間的離別.

面對著批判聲浪,李全教議長一如面對賄選官司一般的淡定,

一口咬定"勞燕分飛"確實有別離之意,援引在畢業生各奔東西之上,並不任何不妥.

恩...如此準"指鹿為馬"般的詭辯,或也只有政客之流的,才說得出口吧...

  

當然,這並非政治人物誤用成語的濫觴,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

在阿扁總統執政時期,有一回在褒揚農民的場合中,

也曾經以"罄竹難書"一詞,來形容農民的豐功偉業.

然而,同樣翻開"教育部成語辭典",雖同樣有"再多的書簡都寫不下之意",

但其所意指的對象,卻是十惡不赦的惡人之流.

可笑的是,曾任中研院院士,當時的教育部長杜正勝,

面對總統的誤用,卻還是公開的力挺,認為此形容之語並無任何不妥,

一時之間,"罄竹難書"居然成為相互褒揚善行的一種時尚佳話,

讓人著實倍感哭笑不得...

 

許多時候,我不禁感到納悶:"要政客們道歉,真有那麼難嗎?"

小從諸此成語誤用的謬誤,大至整個施政不力的事實,

從來,就不曾聽過有哪個政客因此而出面道歉的.

成語誤用,真的只是小事,但倘若這點小事上所犯的錯,

都沒能坦然的勇於認錯,那我們還能夠奢望著這些政客,

能夠在大政作為上,有著多少的擔當呢?

就像當年馬英九總統的競選口號--"馬上就會好",

上任之後,因著施政不力,"馬上好"變成"馬上倒",

其第一時間並不是出面誠心懺悔認錯,

而是一改當初口號,來了個"馬上漸漸好"的新解,

並宣稱"馬上好"的說法,是從八年執政的格局來規劃的.

結果呢?八年轉眼將屆,"馬上好"了嗎?

事實擺在眼前的,不只馬上好不了,就連馬自己都要被倒了,還漸漸好哩...>.<

見微知著,有著馬總統這血淋淋的例子,

我認為,倘若政治人物連個口誤都無法道歉認錯,

那基本上這樣的政客,簡直就是"罄竹難書",

大家得用手上的選票,與之"勞燕分飛"才行...^^

 

或許有些人不免質疑:何以成語都不能有當代的新解.

我個人以為,語言本來就是約定俗成的工具,

成語更是語言中具有絕對共識的匯集;

也就是說,當我們說著某句成語,同文同種的人們聽到後,

就會馬上知悉您所期欲表達的意涵,這正是成語的工具性所在.

換言之,最初成語所表述的情境或有不同,但當成語經過歷史的演進後,

有了定於一的意義,那也就是其唯一的所指了.

一昧的硬拗,其實都只是表現出自己的無知而已吧!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高中時代的一段往事:

那時候頗喜歡隔壁班的一位女同學,她的名字叫"琬蓉",

或許為了標新立異,抑或真的不滿當時國學課程的無謂,

記得在寫給她的情書中,就批判了這種說文解字般的迂腐.

當時我是這麼寫的:

"老師總說我的作文像白開水,因為內容完全不會套用成語,

 但我認為寫作風格因人而異,有白居易的平易近人,也有杜甫般的嘔心瀝血,

 甚至於宛若李白般的渾然天成,基本上不該有高低之分,因為這就是我的風格.

 就拿作文引用成語來說好了,妳的名字是"琬蓉",

 我可以用"音容宛在"在比喻妳的聲音和容貌都存放在我的心中...

 跳脫出既有治喪輓聯的格局,來個新解難道不可以嗎?"

(這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封情書,絕對不是杜撰來開玩笑的...)

沒想到,本來寄出去並無任何回應的期待,想不到對方還真的回信給我,

結果裡頭寫的不是纏綿緋惻的情意綿綿,而是否決了我這般天馬行空的想法,

始終還是認為以"音容宛在"來形容心儀對象,是一種天大的謬誤.

結果就是一整個被打臉,這也才讓我完全深刻的理解到:

成語,不是你個人想怎麼解釋都可以,而是該端看整個同文同種的社群,

是否同意,並且願意使用您這新解,才有其實質的意義.

換言之,成語釋義,絕對不是你說了算...

(這絕對是自己宛如當頭棒喝般的親身體悟!)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