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視新聞NEW一下】"菜鳥評審員"爆笑 詼諧揭露廣告界內幕--YouTube

藝術,一直都是自己認為最難懂的領域:

有時候絲毫看不懂的作品,被奉為圭臬,

又讓自己感到舒服的創作,卻可能被棄如敝屣...

我經常在想:

到底是我們不懂藝術?

還是藝術根本不想讓人輕易理解呢?

不讓人理解的理由很簡單,

就是冀望維持著自身領域的高度,提高領域准入的門檻,

以便於讓領域內擁有所謂專業知識的專家,能夠有獲得超額利潤的機會.

或許這般言論可能引來相關領域人士的批判,認為這是外行人說的外行話,

然而,在觀賞了"菜鳥評審員"一片後,某種程度支持了上述的質疑,

無疑的是對藝術做了一番極為反諷式的戲謔...

  

故事敘述一名廣告公司的菜鳥喜一郎,臨危授命的被上級指派重要任務,

任務是假冒該上級的身分,到美國聖莫尼卡擔任國際廣告節評審.

由於喜一郎完全沒有廣告理論的概念,加上外語能力也不佳,因而感到驚慌失措.

無奈之餘,只好求助於公司內曾參與過該獎項評審工作的前輩,

沒想到,前輩教給他的速成技法,竟是要他做一些讓其他人完全看不懂的乖誕動作,

藉以增加自己的深度,才能讓自己外顯著專業評審的架式.

沒想到喜一郎還真憑著這一招半式,在廣告節中闖出名號,

經過一連串的評審階段,則是在在的告訴我們,

廣告獎項其實只是標新立異,人脈縱橫,以及黑箱內定等因素的聚合結果罷了,

得獎本身,或不是反映出您的作品有多傑出,

充其量只能是在一種多重因子交錯下的正解而已...

 

每每看著主角做出誇張的動作,在呼攏會場中的其他專家時,總是讓人覺得格外的諷刺,

諷刺的點在於:為什麼這麼一個極其滑稽而毫無意義的動作,能夠唬住經驗豐富的專家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學海無涯,對於專業,專家們總會陷入一種無法窮盡的焦慮與迷思,

故當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行徑出現時,專家們第一個反應,往往不會是嗤之以鼻,

而會對此悖離專業認知的動作,感到誠惶誠恐,深怕是自己的能力所不能及,

因此不會選擇作出批判,反可能趨迎著多數氛圍,當個識時務的應聲蟲.

這種宛若是"集體謊言催眠"的現象,就我個人的認知,在流行界與藝術界中,到處可見...

 

就拿我較為熟悉的學術界來說吧!其實也不乏存在著類似的情境:

記得過去有位博士班的學長,他本身具有跨領域的背景,

故他所撰寫的投稿論文,往往都會運用兩種領域的專業知識,將之作一個結合運用.

問他為何要將研究做得如此複雜,他的答案很有趣:

原因不是為了做跨領域的學術交流,

而是為了讓審稿的匿名審查者,看不懂他那些跨領域的研究內容.

審查者因著完全看不懂,自然也就無法進行任何的評論與批判,

在礙於貿然批判恐有損自我學術形象的考量下,

往往只能不懂裝懂的,直接給予論文通過審核的結果...

這宛若空城計般的故弄玄虛,才是他進行跨領域研究的心機.

真要說各種人文專業領域有多麼嚴謹,我著實打上著大大的問號...

 

其次,電影所期欲反諷的,還有比賽本身所賦予實質意義上的一種反思:

得獎,拿到第一名,就真的證明自己的作品比較厲害麼?非也...

檯面上的名次,

其實只是反映著檯面下各種波濤洶湧般,合縱連橫的結果而已.

比賽的名次,本身就是一種廣告,

畢竟它可以做為一種頭銜,讓得獎人能夠以以光環行銷自我.

那麼,誰能夠拿到這樣的廣告,端賴的,

就是誰的銀彈多,抑或是誰的人脈存摺雄厚而定,

真要說在作品上決勝負,那根本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話.

因為藝術本身本來就是抽象的,其實要說誰是第一,都自有一番專業動聽的說詞...

  

舉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前一陣子兩岸都流行著素人歌唱比賽的綜藝節目,

除了冠軍內定時有所聞之外,條件交換的說法,也經常在娛樂新聞的報導中被披露:

也就是說,只要參賽者答應與某唱片公司簽約,他們就能夠保障參賽者能夠進到前幾強,

並以此作為宣傳的噱頭,趁勢錄製唱片出道...

當然,若不從的話,馬上就會遭到淘汰的命運...

其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些所謂毒舌評審對於特定人士的偏頗評論:

@其他參賽者破音,就批判其唱不上去;

   特定人士破音,就說可能訓練過程太累所致...

@其他參賽者忘詞,就痛批其對比賽不尊重,準備不夠;

   特定人士忘詞唱不下去,索性改用眼淚攻勢掩飾,評審卻可以用"真情流露"來誇讚之...

可見得唱歌本身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參賽者個人的差異,

而有此差異的背後,就端賴您有否與主辦單位"喬好"與否了...

 

最後,電影也凸顯著領域菁英們沉痾在昔日榮光的窘境:

創作人在極盛之後,之所以沉淪而裹足難前,

往往因為其在成名之後,就開始拘泥於資本主義所制定下的金權規則,

金錢利益的誘惑與驅使,往往凌駕在創作靈魂之上,

雖獲得了不凡的名聲與地位,但骨子裡的創作泉源卻越顯枯竭.

如何重新找回熱情,或唯有跳脫出那社會因襲下的體制才有可能,

唯有不忘初衷,才能持續的創作與淬煉...

當然,這純粹是個人選擇,無關道德判準上的優劣,

有些創作者即使一直與資本主義浪潮相互合流,

一樣可以獲得良好適應的發展,端看個人如何去定義藝術而定吧!

是要譁眾取寵般的大眾藝術?

抑或是特異獨行的孤芳自賞?

只能說一切隨喜...藝術,由您界定...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