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NTD】聶隱娘中資爭議 侯孝賢獲勳感嘆:不得不|聶隱娘|侯孝賢--YouTube

影星舒淇的"聶隱娘"一片,在坎城影展奪獎的呼聲極高,

然而在台灣,登上政治新聞的版面,卻遠大過娛樂版的篇幅.

原因在於一個大會誤植的烏龍,讓台灣新聞從業者不求甚解的陋習,昭然若揭:

根據蘋果日報的彙整,事由最初乃大會官方將舒淇的出席名單中,國籍打上中國,

經劇組人員向大會反映後,大會尚來不及重新複印,

僅用原子筆將中國二字槓掉,並手寫Taiwan的字樣.

 

 

不料經過中國時報的報導,將標題下為"舒淇手改台灣國籍";

繼而"聯合報也跟進,杜撰舒淇自己向國際媒體宣稱台灣人的內容,

並將標題定為"舒淇挺美胸走坎城紅毯,力爭我來自台灣";

最後,"自由時報"順著"聯合報"那早已經過加油添醋的內容,

緊抓著國籍議題炒作,進一步將標題改為:

"被標中國籍,舒淇對外媒喊:我來自台灣!",

自此引發兩岸網友們的唇槍舌戰,讓舒淇本人備感無辜,

因為她壓根甚麼事都沒有做,就被批得狗血淋頭,直是無妄之災.

 

回顧這整起事件,我覺得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談:

首先,新聞媒體一向抄新聞,將八卦當正解的陋習,在此可說是秀下限無極限,

自從不需要再透過跑新聞的型式來撰稿後,

新聞記者已經從最早直譯外電新聞的翻譯機功能,

過渡到整日埋伏在PTT的文抄公角色,

沒想到如今更絕的,一些撰文記者壓根沒親臨坎城採訪,

單單只是援引他報文章的報導,經自我想像式的闡述後,

就能夠直出一篇看似得體,但卻謬誤百出的新聞...新聞從業者的墮落,在此斑斑可見.

然而,這一點也無法怪罪於記者本身,

在網路媒體發達的時代,點閱率就是王道,

當您無法在第一時間,甚至搶先在事件發生之前撰文,

就不可能獲得可觀點閱率的情況下,

諸此藉由以訛傳訛的偷跑謬誤會發生,其實再自然也不過.

就向是先前主播李艷秋痛批新聞業的墮落,

認為主播如今只剩下貧乳與豪乳的話題相仿,

一切的原罪,不都是點閱率在作祟麼?

如何去杜絕這樣的弊端,我想也唯有閱聽人願意將自我文化升級,

提升自己的閱聽素養,拒絕這般擅於操弄極端煽腥色媒體的誘惑,

才真有可能讓良幣再次凌駕於劣幣之上.

 

說個題外話,今天在新聞中難得見到老家員林的新聞,

原來是在地享負盛名的"謝米糕",決定在6月1日永久結束營業,

主要是老闆子女無意承接生意,又不希望將手藝外傳,因此才心生此念.

沒想到,在網路上的相關討論,幾乎少有祝福老闆退休生活的,

大多是揶揄其是否又賭博賭輸了的負向話語,

原因是在上一回因妻子手痛而短暫歇業的時候,

坊間就盛傳是老闆賭輸錢,不得已易手經營,

才會讓類似的謠言一直根深蒂固的蔓延下去.

您可別認為這殺傷力沒甚麼大不了,

不妨在Google搜尋頁面中,輸入"謝米糕"的字樣,

跟隨在其後的關鍵字,要麼是"黑道",要不就是"賭博",

就可以知道如此的負向傳播,有多驚人了.

(通常Google後頭自動出現的關鍵字,

 就代表有相當數量的使用者查詢過相關的字眼)

  

其次,我一直在納悶著,何以"我是台灣人"這樣的話語,

在政治場域中,就好像個威而鋼一般,能讓某些族群的人這般高潮呢?

每一回,只要世界上哪個角落的某個人,

願意說出"我是台灣人",總會有特定立場的媒體,

大書特書,好似獲得了世界第一般的殊榮,讓人有那麼點莫名其妙.

又或者哪個名人有著台灣的血統,哪怕只是一點點血緣上的連結,

也都要不免來個錦上添花,將"台灣之光"的桂冠套用於其上.

面對上述"台灣沾光"的現象,我並非認為不可以,只是懷疑其是否有必要,

就現階段國內對於台灣主權定位的觀點而論,

咸認為我們就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既然主權獨立,

有必要整天將"我是台灣人"的口號掛在嘴上,深怕其他人不知道嗎?

還是大家都以為多喊喊,中國就會放棄對台灣的統一野心麼?

說真的,這或只不過是"夜半摸黑吹口哨",夜郎自大般的自我壯膽而已...

一直以來,台灣的問題,都不在於外國人分不清中國與台灣的差異,

而是礙於中國的強大國力,讓他們不得不選擇指鹿為馬,屢將台灣做中國解.

換言之,當中國一天未表態放棄台灣,

外國這般將台灣視作中國一部分的態度,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更易.

而箇中的待解習題,顯然絕對不是喊喊"我是台灣人"就可以解決的...

 

回顧這次的事件,不就是如此麼?

看到大會手冊上將中國槓掉,寫上台灣,就已經夠讓台灣媒體高潮了,

尤有甚者,為了讓這樣的效應更形擴大,以符合媒體自我的立場,

認為倘若這樣的行為,是由影后舒淇自己做出,想必更會讓台灣人高潮連連,

想必是出於這樣的初衷,才會一不作二不休,

乾脆移花接木的,謊稱一切都是舒淇自己表態而來.

目的很簡單,就只是想讓閱聽人看了興奮,

而完全漠視了新聞倫理中最根本的忠實報導規範,可惜了...

 

經過此事件後,新聞媒體是否該痛定思痛了呢?

不,我想這樣的反思,將隨著新聞熱度的消退而淡化,

等個三五天,當風頭過去之後,

記者們那些抄新聞,寫小說般的杜撰手法,便將重新再臨,

而台灣病入膏肓的媒體文化,

也只有繼續看著它沉淪,尚不見有任何救贖的可能浮現...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