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年度鉅作【星際效應】官方中文預告三 (HD)--YouTube

這部電影,開宗明義的說,就是來自於一個人類學上的大哉問:

"人類窮極一生的奮鬥與努力,所求的,究竟是甚麼?"

以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功利思維,名或利,享受榮華富貴,可能是一種答案,

然而,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來說,藉由這部電影的呈現,

我個人認為,"為了自己所愛的人,有著更美好的當下與未來"也許是他的正解.

沒錯,"星際效應"儘管以太空蟲洞的時空旅行做為電影宣傳的號召,

但那終究只是商業電影上的包裝手法,真正存在於影片內的精髓,其實只是一個"愛"字.

 

  

打從"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系列"全面啟動"(Inception)的成功,

導演諾蘭所執導的電影,早已形成電影圈中的一個流派,甚至於成為死忠影迷的一種信仰.

於是乎,經常會出現諸如"你不可質疑的諾蘭"之類的教條性用語,

總認為諾蘭的電影就是神,絲毫不可批判與毀壞.

 

然而,自從看過諾蘭擔任執行製片人的"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後,

加上今日的新作"星際效應",其實不難看出其戲路上的轉變:

從過往對於社會黑暗面的深刻省思,轉向了著重於地球意識權重較高的發展議題.

和之前威爾史密斯那部被揶揄為傳教片的"地球過後"(After Earth),

有著極為雷同的意識取向,殊不知他是否也加入了類似的宗教所導致呢?

但不管怎麼說,由於執導功力的卓越,諾蘭顯然在詮釋此類既寬而廣的地球發展命題上,

依舊展現出強烈的論述性與整全性,藉由人類向外太空尋找殖民地的劇情,

深刻的引發人類對於科學與發展權衡的全面省思,

亦可說是為向來乏味與教條性十足的準環境保育類電影,樹立了一個全新的典範.

 

先嘗試的來一段無雷影評吧!

貫串本片的軸心,是一個經典的墨菲定律(Murphy's Law),

稍稍google一下,其內容如下:

"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此定律通常為管理學所用,意謂著任何事都該防患於未然,

否則紕漏往往會出現在當初認為不可能出現的面向...

引申到本部電影當中,人們總認為地球不可能毀滅,

畢竟每每聽著大氣或天文學家們,憂心忡忡的說著南北極溶冰或臭氧層破洞等議題時,

總會想著:"那根本是幾百年後的事,根本就是杞人憂天",

從來就鮮少有人深刻的套用墨菲定律進行深思:

"時間長短不是根本的問題,重要的是,

地球的確有因此毀滅的可能,縱使可能性再小,依舊不容忽視..."

正因著人類對於環境生態的莫不在乎,促使的大家無不竭盡所能的去耗竭地球的既有資源,

紛紛將龐大的資源用在了科技發展的研究上,甚至於用良田來換取科學成就也在所不惜,

(諸如將大量可食用的玉米,製成了生質能源;抑或是在休耕田上種太陽能板都就是類似的案例)

如此倒行逆施的結果是甚麼?是人類終有一天將面臨著根本的糧食危機.

試想:當環境破壞後,處處是沙塵暴;當人民面對著飢餓,時時鬧饑荒的當口,

究竟要現下所謂的"高度科技文明",究竟要做甚麼?

套句經濟學家凱恩斯所說的:"長期下來,我們都死了..."

如果連眼前的飽食都成問題,誰還管道未來人類可以進展到甚麼樣的科技文明呢?

 

  

當然,自以為聰明的人類不會這麼想,並不可能因著懼怕環境的破壞,而遁入一種無為而治的自制,

相反的,人們總會覺得:"倘若有一天,地球面臨著毀滅的命運,很簡單,找個外星球移民就好了...",

於是,"太空殖民站"就成為人類回應環境生態浩劫的正解,開始積極的尋找可供生命存在的星球.

但弔詭的是:其實人類在追逐太空殖民地的行動上,顯然忘卻了莫非定律的命定結果:

"太空殖民地,找到的機會不小,畢竟銀河系如此浩瀚,總會有那麼一處得以容身;

如果找不到呢?抑或是找到了,但那裡根本不適宜人居呢?又該如何處理呢?"

以最壞的情況來看,人類在地球環境日趨惡化之際,向外太空移民的籲求益發強烈,

因此盡其所能的將一切資源,都放在了如何上太空的科技研究上,而忽略了人類最根本的生存需求.

一旦殖民計畫毫無著落,而地球環境又趨於崩潰,則人類最終也只能黯淡的走向滅亡一途.

 

當人類面臨著如此無可退路的窘途之際,也許不禁會開始去反思著:

"究竟當初用環境生態換取科技發展的決定,是否正確?

又當初期欲發展各式科技文明的初衷,為的又是甚麼?"

基本上,答案相信每個人是趨同的,正是為了讓自己的下一代,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

不論是自我優渥薪資得以嘉惠子女,抑或是高科技有助於人類生活品質提升,

出於個人與集體的理由,都是為了憑一己之力去保護下一代的生活環境.

但顯然的,從結果論來看,這般良善初衷所主導下的高科技發展,最終所造成的景象,

卻反而是讓下一代的生活環境日趨惡化,甚至於到了無處可退的地步.

倘若是這樣,那當初為何又要以破壞生態來換取科技文明呢?

 

立基在上述"環境保育"與"科技發展"的循環邏輯論證的衝擊下,

人們或許會發覺:如果真正愛護下一代,真正希望下一代能夠過得更好,

其方法可能不是極盡所能的將所有資源挹注的科技上,

當然更非為下一代找個適當的太空殖民點,

而該是好好的去愛護我們本來這美好的環境,並將這樣的美好,

原原本本的傳遞到下一代的手中,或許才是真正堪稱為"愛"的最佳表現.

我不認為諾蘭此片有著任何"輕科技,重生態"的傾向,

與其說是一部保育片,我更想將他歸類為"人類價值反思面向"的電影:

畢竟本片並非要人類揚棄所有既有科學文明的發展,

其所希冀的,只是大家該好好的去想想兩者間的權重問題罷了!

nEO_IMG_DSC_0060.jpg 

真心的期待大家可以進場觀賞這部電影,尤其推薦IMAX全景版本,

影片中所呈現出來的遼闊太空與星球面貌,魄力十足的場景,絕對會讓您大呼過癮.

相信大家在看完那漫長的殖民地探索旅程後,或許您就會猛然的發覺到:

"能夠活在這安身立命的地球,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能不珍惜麼?"

nEO_IMG_DSC_0057.jpg 

PS:本文所論述的內容,大致上為自己認為的電影核心,

儘管電影中大量運用了諸如相對論,量子物理,蟲洞理論等元素,

或許有不少人會從這些方向進行專業性的討論與評析.

但自己總覺得那些元素充其量只是電影的包裝,

真正得以貫串整片的中心思想,

終究還是源自於那非出於理性的"".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