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Change: Trailer (HBO Films)--YouTube

電影"選情告急"為HBO電視台自製的電視電影,以美國2008年總統選舉的真實故事為題材,

從一個共和黨幕僚的角度,來解析該次選舉過程中的高潮迭起,以及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

回顧2008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可說是繼1992年柯林頓,布希,裴洛三足鼎立之後,另一個經典對決:

當時民主黨推出來自芝加哥的黑人參議員歐巴馬(Barack Obama),

挾著改革形象的超人氣魅力,在黨內擊敗聲勢如日中天的希拉蕊,

面對共和黨的麥肯(John McCain),雖身為昔日的越戰英雄,

但日暮之年,垂垂老矣的印象,讓彼此始終有著懸殊的差距.

這時,麥肯的幕僚們,為了挽救頹勢,在副總統候選人的挑選上,放棄了幾位政壇重量級的人物,

選定由時任阿拉斯加州州長,沒啥名氣的莎拉培琳(Sarah Palin)擔綱大任,

理由很簡單,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歐巴馬並無太多的行政歷練,所擅長的,是他那富含魅力的演說技巧,給予選民們一個織夢的想像,

同樣的特質,在培琳身上同樣可見,甚至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此,當裴琳身為副手的身份底定後,經過幾場成功的演說,加上新聞媒體的渲染與加持,

聲勢一度直逼歐巴馬,讓當時的選情從一面倒,回到了五五波,

堪稱是政治圈慣用的"刺客計畫"當中,最為成功的一個案例.

儘管最終因著培琳的許多個人性格與特質,沒能讓熱潮繼續延燒下去,也在最終輸了大選,

然而這一役,相信會是許多政治行銷學所津津樂道的典範吧!

  

本部電影,正是從剖析莎拉培琳的個人特質出發,企圖還原當年選情由盛轉衰的各種因素,

該片普遍獲得了相當不錯的口碑,是喜歡政治類型題材的朋友們,所不能夠錯過的經典之作.

 

電影從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挑選副手的事件做為開頭,

起初麥肯個人屬意幾位黨內資深的政治大老,

但在幕僚憂心老面孔的"老老配"無法令人耳目一新的情況下,

向麥肯建議了阿拉斯加州長莎拉培琳(茱莉安摩爾 飾)作為副手,原因除了年輕,又是女性之外,

最重要的,是培琳同樣有著歐巴馬式的魅力,足以彌補麥肯所欠缺的特質.

麥肯從善如流的接受了幕僚的建議,讓培琳成為副手,一度席捲政壇,聲勢直逼歐巴馬...

 

但可惜的是,當初幕僚僅僅注意到培琳散發的個人魅力,

卻沒能對其各種政治與宗教傾向進行晤談,加上其對於國際政治事務的不熟稔,

很快的便在專業的訪談中顯露其不足,在遭到媒體頻頻揶揄之後,

強大的輿論壓力,讓培琳的作為逐漸失序,甚至開始出現與競選幕僚唱反調的情況,

儼然到了勢如水火的地步,最終也讓好不容易所凝聚的人氣,一夕瓦解而輸了大選.

 

就電影的拍攝手法來看,或許是由HBO電視台製作之故,

讓電影可以直接取用許多當年競選期間的新聞片段,以真假穿插的剪輯手法,

使得演員們幾乎可以完美的融入到當時的大選畫面當中,儼然一種記錄片式的拍攝技法,

忠實還原了整個競選過程中的點滴,讓觀影者得以有種如臨實境的臨場感受,

這是個人認為本片最為成功的關鍵所在.

類似的政治類型電影,在美國電影界並不少見,

但能夠用如此政治專業的觀點產出,這還是我僅見的少數佳作之一.

  

看過電影之後,其實最令人擔憂的,是現階段一種"政治明星化"的效應:

片中麥肯原先屬意的副手,是幾位在政壇打滾多年的大老,

原因是有完整的政治行政歷練,可以就相關事務立刻上手,顯然是出於未來當選後的治國考量.

相對的,幕僚們的思維卻完全不是如此,他們從行銷的角度著眼,

單純的認為在麥肯個人魅力相對遜色的前提下,副手首重的,必須是能夠吸引媒體的目光,

立基在這個傾向之下,毅然決然的選擇可說是"政治大草包"的莎拉培琳作為副手,

因為就幕僚的想法來說,沒能勝選的話,一切治國的理想都只是空談,

是故以勝選作為唯一的目的,才是選舉聖經中的真理.

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孰是孰非呢?顯然的,這是一種相當弔詭的矛盾...

 

誠然,麥肯或許立基在為國舉才的角度,認為挑選一位堪用的政治長才,是一種責任,

但現實的是,這種自我忖度的修養,倘若無法忠實的反映在選票上頭的話,

沒有了勝選的可能,後續的治國也就淪為空談了.

也正因著如此的因果關係,讓各陣營在選舉過程中,所考量的不再是為國舉才,而是勝選優先,

故甚麼治國長才都是假,只有能夠拿到選票才是真,自然的也逐漸衍生出一種政治明星化的傾向.

 

縱觀當代的政治人物,除了必須具備年輕,辯才無礙的基本特徵之外,

男帥女美,訴求於個人外表上的魅力,似乎也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

但他們真的能治國嗎?從不勝枚舉的花邊或負面的新聞看來,已然給了最佳的註解.

別說國際上的案例,就拿台灣來說好了:

@穿短褲慢跑的熟男,挾著健康的形象,

可以一路從市政府跑進總統府,最終造就了9%的世界奇蹟...

@在辯論中被認為是無料的一黨領袖,

單憑著宛如小龍女般的清新形象,可以在毫無作為的情況下,持續成為熱門的總統候選人...

@一路走來始終靠爸的政二代,

在尚未搞清楚選區的區位發展的情況下,依舊可以順利的成為大黨的參選人...

@從未參與實際政治事務操作的素人,

純粹只藉由幾次的新聞事件操作,塑造俠醫的形象,如今極可能即將進駐首善之都...

以上種種政治明星的竄起,再對比台灣今時政治的各種亂象,

就足以讓人對於"政治明星化"後的景象,深感恐懼和憂慮了吧!!

這並非危言聳聽與杞人憂天,而是各國都正在發生中的政治危機...

 

  

其次,值得觀察的,是選戰中的角色職責分野的議題:

"讓專業的來..."一詞已然成為現代人所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其實在政治圈中,亦乎如此.

表面上來看,選舉不就是簡單的以候選人為主的戰爭麼?但事實卻不然...

候選人與選舉幕僚之間的角色定位,就有點像是一塊招牌與拭塵的工人一般:

儘管候選人這塊招牌有著十足的賣點,但倘若沒有幕僚時刻的擦拭,

是絕對無法發出吸引人的閃耀光芒的.

至於如何進行擦拭才合宜,那就是身為幕僚們的專業了:

打從外表服飾的配搭,到新聞稿的擬定,甚至於各項議題的應對策略,以及親民的形象營造,

背後都有著極其專業的行銷理論與人脈經營存在.

身為候選人的,倘若不懂得分享權力與尊重專業,一昧的我行我素,最終將只會落得以失敗告終.

顯然的,電影中的培琳並沒有這樣的認知,才會在選戰後期落得與幕僚之間,眾叛親離的下場...

 

或許如此觀之,大家會認為候選人豈不是挺悲哀的,儼然不過是幕僚團隊們的魁儡而已麼?也許是吧!

但這就好像是歌手經常會找一堆詞曲寫手一般,藉由他人的作品,將自己塑造成創作才子的形象,

而後功成名就,其後所獲得的利潤則由歌手本人與寫手共享,是一樣的道理.

立基在勝選利益的考量之下,再怎麼不願意,也都該放下身段,這就是政治...

 

片中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培琳個人對於宗教的狂熱程度,

當她在40高齡,得知腹中胎兒罹患唐氏症的情況下,

基於宗教信仰中尊重生命,不得墮胎的教條,她毅然的決定生下寶寶,

在選戰當下也成為眾人對其宗教狂熱的質疑.

對培林而言,她認為懷了唐寶寶是上帝的旨意,是一種考驗,

但我不禁要質疑的:倘若真有上帝,為何會製造類似的悲劇來折磨個人呢?

上帝不都該是慈悲為懷的麼?

就如同大家經常不解的,是每每在各中災難過後,總喜歡說著"天佑台灣"一樣,

倘若上天真有保佑的話,為何會任由災難的發生呢?這不是很弔詭的矛盾麼?

 

個人認為類似的宗教狂熱,只是將個人偏執的意志,加諸在無辜生命之上而已,毫無意義;

實現了自己的宗教理想,而代價卻是讓新生命來承擔,這是何其不負責任的作為.

類似的想法,往往陷入了諸如廢死聯盟的一種理路,認為個人沒有權力去決定另一人的生死,

話是沒錯,但個人也沒有權力去讓另一人註定其悲慘的命運,卻不加以阻止的...

這不是一種歧視,而是反映出一個事實:

當我們在面對諸此情境的孩子走完一生之際,

往往可能會以"走了也好,畢竟他的一生是坎坷而辛苦的..."的話語做為註腳時,

我想類似無謂的宗教慈悲,就有相當大的駁辯空間.

  

身為一個即將為人父的角色,還是不免的要再次呼籲媽媽們:

唐氏症就是一種先天不全的疾病,藉由當代的醫療篩檢技術,都可以幾近百分百的予以確認,

這是掌握在父母手中的一種權力,一種決定著孩子們未來是否幸福的能力;

無關宗教與人權,畢竟慈悲不該僅僅執著在生命的存廢,

當新生命誕生後,其是否能夠具備健康的稟賦成長,同樣也該是人權所著重的焦點,

您何忍在孩子於腹中發現有異狀之際,生下他們來使其受苦呢?這算是哪門子的人權阿?

 

我想,這部電影多少有褒揚麥肯的意味:

在選戰的後期,由於選情的緊繃,麥肯幕僚紛紛將重點著重在攻擊歐巴馬的政治傾向上,

透過各種文宣攻勢,將歐巴馬打成是一個信奉社會主義,與穆斯林恐怖分子掛勾的激進派.

但麥肯個人對此並不認同,主動的出面為歐巴馬闢謠,說著他是顧家好男人的話語,令人感佩.

因為麥肯認為,選舉決戰的不過是雙方陣營的治國政策,而絕非對候選人個人的道德審度,

用道德因素進行攻訐太過卑劣,只會徒增社會的對立而已,

對一個政治家而言,再重要的選戰都可以輸,唯國家沒有失敗的本錢.

如此的雍容大度,絕對是當今台灣的政客們,所亟需學習仿效的典範...

 

最後,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電影的最終,

當政治專訪的主持人問到麥肯幕僚,是否會後悔當初推薦培林作為副手時,

他只淡淡的說了一句:"時光無法倒流"(You don't get to go back in time).

做了任何決定,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該後悔,美好的一仗打完,那就夠了,

就如同人生的際遇一般,沒有如果...共勉之!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