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清須會議》 中文預告|日本喜劇大師三谷幸喜最新鉅作 超豪華卡司陣容--YouTube

電影"清須會議"為日本喜劇大師三谷幸喜的近期作品,個人對這位導演的作品並無涉獵,

但或許是其過去電影"魔幻時刻"以及"鬼壓床了沒"頗有好評,故影迷們才會對此片如此期待.

大致上說來,雖說導演本身為喜劇取向出身,但要說這部電影是一部喜劇,那也未免過於牽強,

某些橋段也許勉強達到了詼諧逗趣的標準,但大部分的時間,

其實還在著重在對於本能寺之變後,柴田勝家與羽柴秀吉在清洲評定會議中,爭權奪利的歷史詮釋.

也藉此可以讓我體會到:"先人的歷史是死的,而後人的詮釋卻是活的"的印證.

  

故事敘述日本"大魔王"織田信長在本能寺遭到重臣明智光秀襲擊致死後,

身旁大臣羽柴秀吉(木下藤吉郎,也是後來的豐臣秀吉)隨即討伐逆賊成功,

也讓其聲勢如日中天,足以和當時的筆頭家老柴田勝家平起平坐.

柴田勝家為了先發制人,在丹羽長秀的建議下,在清須召開評定會議,會中將決定織田家的繼承者,

因著這場會議,讓柴田勝家與羽柴秀吉展開了一場明爭暗鬥的奪權鬥爭:

爭正統,利誘,道德勸說,色誘,暗殺...大致上您所可以想像得到的政治算計,電影中大概都包括進去了吧!

最終結局雖然沒有昧於史實,但讓整段文字化的歷史躍然於螢光幕前,的確也頗為有趣,

雖然自己不熟稔日本戰國歷史,對於劇中未能將各個人物做個刻劃與介紹,有點令人摸不著頭緒,

但總體來說,純就電影的角度,本片依舊不失為一部佳作.

 

誠如先前所提到的:"歷史的詮釋是活的":

和先前電視劇"大秦帝國",將衛鞅的法家苛政賦予道德良知面向的註解,

抑或是電影"英雄",將秦始皇的暴政解釋為一統天下的必要之惡...

相仿的,本片將歷史上羽柴秀吉從織田家奪權的負面形象,

(日本野史上有一說認為明智光秀的謀反可能是受到羽柴秀吉的煽動,

又其後平定明智光秀的行動,也是早就謀定而後動的軍事算計,一切都只是為了奪權的目的...)

同樣詮釋為出於全國制霸的不得已之舉措,有種"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的胸襟與正當性,

某種程度,有那麼點在為羽柴秀吉叛節作漂白的意味...

 

認真說起來,我覺得類似的題材,在華人世界中也可以拍一部:

記得一,兩年前,中國有歷史學家出版了一本名為:"諸葛亮:中國最虛偽的男人"的作品,

書中考據當時在劉備即將身故之際,對諸葛亮留下一番"大可取而代之"的叮嚀,

其實並不是一種君主對陳子的愛護與信任,而是知悉諸葛亮有奪權的想法,

才如是說,反有種警告的意味.

而在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原先確實先行尋求幾位大臣們的意見,

希望獲得大多數重臣的支持,可以黃袍加身;

但後來因著遭到幾位護國老臣以尊重正統為由,反對其取而代之的想法,才因此作罷,

反成為後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典範,實在有著天壤之別...

相信倘若這段歷史公案,可以循著相同套路改編成電影,精彩程度應該不下於本片才是.

 

縱觀整部電影的橋段鋪陳,個人覺得最大的亮點,

是著重在參與清須會議的四大重臣--柴田勝家,池田恆興,羽柴秀吉,以及丹羽長秀身上,

四種迥異的調和鼎鼐之政治操作,恰好建構出真實世界中,政治算計的圖像全貌:

(對四位大臣的評析,乃純就電影中所呈現的性格做剖析,非關歷史...)

  

柴田勝家

柴田勝家曾貴為織田信長座下的筆頭家老,位高權重,

但卻在羽柴秀吉成成功討伐明智光秀之後,權力逆轉,逐漸失勢.

與其說他是為了爭奪號令天下的權力,個人倒是覺得:他或只是單單純純的為了爭一口氣,

因為被羽柴秀吉這個他一直看不入眼的晚輩趕上,這是怎麼樣也放不下的自尊阿.

 

對於柴田勝家而言,他同樣不時的在進行政治算計,

但他所使用的談判手法,卻是一貫打天下式的海派作風:

不是用情義相挺作道德勸說,就是以往日兄弟情做溫馨訴求,

而交換的籌碼更是讓人莞爾一笑,用的多半是自己頗為珍視,但當事人卻棄如敝屣的家鄉特產.

在沒有實質權力和利益交換的情況下,在政治鬥爭中敗下陣來,也只能說是不意外...

 

類似的典型,讓我想起了中國的西楚霸王項羽:

他可以是您打天下時的一員忠肝義膽的悍將,

可以是和您稱兄道弟,肝膽相照的一條漢子,

但很可惜的,他始終就不是能夠得到天下的天命之選.

這般的憨勇,讓人憐惜,讓人想愛,但終究卻只能夠被遺留在舊時代的洪流之中...

 

池田恆興

典型的"騎牆派","牆頭草",自己雖位居家老之列,但卻沒有自我的中心思想,

端看柴田勝家與羽柴秀吉兩派之間,誰能夠做出較優惠的政治承諾,就可以靠攏哪一方.

在政治的場域中遇到類似的對手,其實是最容易應付的,

只要能夠給得起誘人的利益,便能夠將其人給制伏得服服貼貼.

當然,這種以利字當頭的政治人,通常也是最假掰的一種,

就如同劇中他在背叛與柴田勝家的承諾後,另外還提議"以織田信秀作為繼任者三法師的監護人",

(雖然大家都明知那根本就是虛晃一招,因為一旦未成年的三法師即位,大權必將落入羽柴秀吉之手)

企圖藉此來攏絡柴田勝家的心,以期做到雙邊都不得罪,儼然一副公道伯的姿態.

 

類似的典型,在真實的政治場域中到處存在著,不勝枚舉,

也無怪乎政治運作雖然看似極其錯綜複雜,但卻也何其簡單,

只要給得起"錢",給得起"權",政治勢力自然就可以垂手可得...>.<

  

羽柴秀吉

最典型的政客樣貌,一切的作為都是出於政治的精算...

就電影而論,最初支持很廢的織田信雄即位,目的是即位後好操弄政事;

後在聲勢始終黯淡的情況下,轉而力挺已故織田信忠的嫡長子三法師,希望訴諸正統來尋求支持;

最終,為了說服丹羽長秀的背叛,甚至以"天下蒼生為念"的道德理由,動之以情的希望長秀以大局為重.

更為矯情的,是結局他與妻子寧寧五體投地的恭送柴田勝家回籓地的情景,

那種唯唯諾諾的態度,並非出於對柴田勝家的敬佩,而是希冀以示弱的姿態,讓勝家卸下心防,

以便於讓自己有充裕的時間養精蓄銳,好整兵待發的清除異己...

 

這樣的人太恐怖,但卻往往是能夠取得天下的不二人選,

也許這正是常聽人說:"政治好恐怖..."的根本緣由吧!!

 

丹羽長秀

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是摯友,起初勝家種種政爭的謀略,也都是由他來獻策,

但其實在他心中,深刻的明白著:柴田勝家並非是可以治天下的人選.

因此,當羽柴秀吉向他表述自己才能一統天下,才能帶給國家安定的訴求時,

他徬徨了,他動搖了,因為對他而言,情義固然難得,但再也沒甚麼比國家大義更加緊要的了,

為了天下,縱使他早洞悉羽柴秀吉的思心與計謀,卻還是毅然的決定相挺到底,

這非關個人,而是出於國家的目的...

就整部戲的四位家老而言,其實我最為敬佩的,就屬此人了!

 

回歸到現實政治當中,不論是在朝在野,倘若可以多些像丹羽長秀這般思維的人,

相信大家一提到政治,也就不會與"混亂","骯髒"等意象相互連結了.

就好比我們每一次的投票一般,我們投票給某人的理由,

絕不可立基在某候選人可能曾經或即將帶給自己甚麼樣利益的自私考量,

因為手中的那一票是"神聖的",是攸關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而不是讓您用來私相授受的工具,

唯有在國家大義之下所投下的選票,選出來的,才真有可能是有利於國家發展的人選.

 

當然囉!!不妨更深層的去思考一下:

"天下安定","國泰民安",真的就是我們最想要的政治結果麼?

(國家目的,其實是最容易淪為獨裁者合理化威權統治的藉口...)

倘若為達到這個目的,都必須選出像羽柴秀吉這般精於算計的政客,

對國家整體發展而言,究竟是福是禍呢?

對此,我並沒有答案就是了...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