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賭博默示錄"是藤原龍也與松山健一繼"死亡筆記本"系列作之後,再一次攜手演出的作品,

故事的腳本由著名的日本同名漫畫改編,而性質上,個人感覺有那麼點像是電影"飢餓遊戲"一般,

都是召集一群人,經過重重難關的考驗,最終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但同樣諷刺的是,不論您在遊戲規則當中如何脫穎而出,

那終究都只不過是權貴階級一場豪賭下的實境秀而已,

讓人不禁感慨著: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隨著貧富差距的懸殊,

類似的殘酷競賽,搞不好真有可能在真實生活中上演也說不定...

  

電影敘述一名被高利貸公司追債的貧窮青年開司,在討債公司的建議下,

加入了一場人生逆轉的遊戲,凡是在遊戲中獲勝者,就有機會將債務一筆勾銷.

開司原有機會通過考驗的,但為了幫助同伴,兒一起成為輸家,

被迫到地底的礦坑下,當個不見天日的礦工.

儘管在礦坑中一度沉淪,但為了不想成為永遠的輸家,他自願參加菁英的挑戰,

最終在接受了備受身心靈煎熬的多重考驗後,終於能夠重新恢復自由之身.

 

小評一下這部電影,個人覺得,其將與賭徒相關的一些心理狀態,大致都描繪得相當完整,

加上有著若干的人生啟發,是相當值得觀賞的一部佳作.

 

這部電影首先點出的大命題,即是博弈理論(賽局理論)中著名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囚徒困境序述兩個原本說好合作的夥伴,一來擔心對方背叛,二來煩惱自己可能落入最差的情況,

於是最後都選擇出賣對方,但出賣的結果,卻是遠不如原本大家說好合作的結果來得好,

但弔詭的是,彼此之間都不存在跳脫背叛的誘因,於是成為了一種心理困境.

很多人嘗試去探討這樣的一種弔詭,認為多次的"合作",建立起彼此的信心,也許可以避開囚徒困境的思維,

但很可惜的是,縱使在前幾次的合作中,雙方的確都遵守著約定,但到了最後一次,跳脫約定的誘因還是存在的,

於是要想從一而終的完成彼此的合作約定,幾乎還是不可能達至的理想境界.

就像在電影中,主動找開司合作"限定猜拳"遊戲的船井,本身正是藉由多次合作的假象,

讓開司建立起彼此的互信基礎之後,就開始進行背叛的自利行動,最終狡詐的贏走了開司的星星.

 

而類似的手法,在賭博界中是再常見也不過了,當有心人士想要讓您輸光一切的時候,

往往在一開始,總是表現出自己最弱的一面,讓您不斷的贏錢,好似贏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當年對此深信不疑,賭癮開始越趨坐大之後,對手就會開始展現出真面目,在您下足重本之後,

大剌剌的贏您一回,就足以將前面幾次的成本都給賺回來了...

所謂"十賭九騙",其實正是立基在這樣的一種迷思之下吧!!

  

其次,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礦坑工頭對於開司的消費誘惑:

電影中,開司一開始一心只想逃離礦坑,故希望將掙得的酬勞都存起來,好早日還清債務;

但在工頭的讒言下,讓他認知到微薄的薪水與龐大債務之間的落差,

根本不可能有還清的一日,還不如及時行樂,來尋找個苦悶當中的"小確幸"更為實在,

於是便大剌剌的將所有工資用來購買啤酒串燒,先享受再說...

 

對映的現實的社會當中,我覺得類似於工頭的那一番"及時行樂"的行銷手法,其實無處不在,

但殊不知那樣來自於對小確幸的渴望,卻往往可能成為人生中最致命的毒藥.

相較於開司在礦坑中的黯淡,在現下的社會現實中,高漲的房價與物價,加上低廉的薪資,

其實就如同電影中的礦坑一般,將人生的希望全然的遮蔽住.

在這種情境下,我們從不敢奢求在有生之年能夠買房的心理狀態,

是不是正和開司不認為自己可以有還清債務的一天,是十分相似的呢?

立基在這樣人生沒有了目標與希望的前提下,大家不再將快樂建基在成就未來的大願望之上,

轉而希望透過收集生活中的小確幸,來獲致人生中的喜悅與滿足,

但殊不知的是:這些小確幸的達至,其實本身也是挺花錢的,而金錢正是在這點滴的流逝當中而消失,

以致於現下月光族越來越多,泰半都是類似的心理因素下所造成的吧!

 

所以說,也許時下許多建商與仲介的炒房,是讓人所厭惡的,

但個人覺得,曾有個建商老闆說過一句話:"將買房作為希望,則人生才有奮鬥的目標",

這句話倒是說得中肯,畢竟人生總都該有個所欲達成的終極成就,才會有著持續向前的動力,

否則,一旦心中的那把熊熊熱火給滅了,那大概一生就可能渾渾噩噩的過下去了吧!!

 

最後,分析一下人生當中,輸家與贏家之間的心理分野:

"為何有些人總是輸家,而有人則經常成為贏家呢?"

就電影中給我們的啟發來說,關鍵就在於一個:"自信心".

當您不曾對自己的一切作為方向有所懷疑的時候,自然就會帶著十足氣勢的勇往直前;

相反的,一旦對自己的舉措時時充滿著疑惑與質疑的情況下,信心開始動搖,勢必也將顯得怯懦.

而勝敗的分野,或許就在此一端吧!

就像在電影中,曾經是那麼不可一世的利根川,卻在最後的一場賭局當中,

因著無法洞悉開司的策略,而開始對自己的判斷能力產生動搖,最終沒了氣勢,自然也就輸了比賽,

所以說,"多疑"不但是人際關係間的致命傷,往往也可能是定奪人生是否光明的關鍵因子所在.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