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補助工業用電  學者:7年虧1800億--YouTube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經長:若限電 工業用電優先--中時電子報",

裡頭摘錄經濟部長張家祝的發言,談到若未來實施分區限電措施,

為避免影響經濟,將優先考量供應工業用電.

我看到這一段話,心想:完了,大概又要遭到批判了...

果不其然,在許多的新聞討論區中,

提起這件事,大家首先第一個印象的是:又在"圖利財團"了...

說實在的,其實除了台電的工業用電補貼之外,

政府的產創條例與租稅優惠等鼓勵投資措施,

哪一項不是在優惠這些投資台灣的企業,

那這些政策究竟合不合理,其實就看您如何去定義"財團"這個名詞.

  

前幾天,經由網友的分享,閱讀到某位部落客評論太陽花學運的文章,

文章中不慍不火的娓娓道出自己對學運的觀感,我覺得極好,

但比較可惜的是,在結尾之處,還是不免俗的寫上了這麼一句:

"就說台灣人很棒的,我們一定可以打敗大財團的!"

再一次的把"財團"拿出來鞭一鞭...儼然的,這已然已經成為台灣各式抗爭場合的慣例了,

好似只要是"財團"就該被批判,但究竟我們口中在批判的"財團",到底所指何物,好像也沒太多人在乎.

記得我當時看到這段話,留給那位網友一些回應作為分享,我是這麼寫到的:

 

"財團",其實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用在階級鬥爭的口號上,

但倘若仔細思考一下大家口中的"財團",通常也就是泛指著"上市櫃公司",

一來公司旗下雇用了非常龐大的員工,那些員工是否也屬於大家要鬥爭的"財團"呢?

如果不是,那大家口中所批鬥的"財團",其實更明確的說,應該是那些大老闆們.

但弔詭的是,打開公開資訊觀測站,便可以發現,大老闆們在公司的持股,其實比例上都不高,

真正公司股份的結構,要麼是外資或法人所持有,不然就是廣大的小股民們所購買...

 

因此,倘若我們今天因著反財團,而反對一切有利於財團的政策,

讓財團所經營的產業待不下去,其實受害的,

不僅僅是大老闆,還有廣大的公司員工,以及小股民們,

而這些人加總起來,人數是相當可觀的,甚至有可能就是你我身旁的親朋好友.

所以說,要反甚麼都可以,但對象一定要精確評估,

"財團"並不是一個個體的概念,而是千千萬萬個體的聚合阿,

很多抗爭下的命題,都應該更加的嚴謹才行!!

 

或許大家並不太願意承認,但台灣著實逐漸的蔓延著"仇富"的心態,這或也怪不得普羅百姓,

歸咎原因,除了企業的領導人多表現出一副盛氣凌人的霸道模樣讓人厭惡外,

政府當局,絕對也得負上相當大的責任,就如同自己先前所撰寫過馬政府執政下的謬誤,

"我看"服務貿易協定"(服貿協議)的觀點 -- 馬政府一貫"下滲式經濟學"思維的謬誤"一文中認為:

馬政府極盡可能的給予企業極大化的投資優惠,若從正面效益看來,立意在於想要把經濟的大餅做大,

但顯然的,光是把餅做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餅的size變大後,大家都能夠吃到更大塊的餅,

對於社會整體而言,那才有實質的意義.

否則,徒然的用政府的資源挹注,反讓企業主們藉此把私囊搞大,那有個屁用阿...

(很多時候,看著大老闆們有錢開名車,包名媛,就是沒錢為員工加薪謀福利,看了就有氣...>.<)

也就是說,經濟總體發展固然重要,但更急迫的,反倒是整個經濟發展後的分配機制有否嘉惠全民,

現階段大家會如此的仇富,除了上層階級多為富不仁外,政府在分配機制上的付之闕如,

恐怕也是讓台灣墮入"財團V.S.平民"兩極對立的元凶.

 

 

物價飆+派遣工 台灣低薪主因-民視新聞--YouTube

前幾日正逢五一勞動節,勞工們慣例於當日走上街頭,訴求著"反低薪,禁派遣",

對此,勞動部次長陳益民在該日的行政院會後表示:

"對上街的勞團表示尊重與關心,並強調勞團訴求的反派遣,

必須納入資方的意見,因此以科學普查後決定將派遣勞工上限訂為3%".

暗指著企業設置3%的勞工派遣比例是有"科學"根據的!

可能是我對於勞動部的認知太淺吧,總以為勞動部應該是完全站在勞工的權益著想,

想不到總是搞些自圓其說的話,來合理化自己備受詬病的政策而已.

我想,如果連政府內部最可能貼近勞工群眾的單位,都是如此站在雲端之上的話,

基本上對於這個政府想要解決根本的階級對立矛盾,個人是絲毫不抱樂觀態度的...

(總覺得這個馬政府最喜歡套用的,就是"數據"與"國際慣例",

老是以為合乎了國外普遍的標準,就是一種潮流,一種進步,

殊不知國家之間因著國情的不同,其實施政上必然有相當大的差異性.

要不...最近瑞士正打算舉辦一場名為"全民發薪"的公投:

主張不論有無工作,每個人每月都可以從政府方領到相當於台幣8.3萬的生活費...

假若人家公投通過了,看來這全民發薪也頗潮的,馬政府要不也跟進一下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