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新聞】下流議員周威佑辱交通大學女校長 吳妍華 權力妓女給XX--YouTube

日前交大校長吳妍華一番"沒把學生教好"的言論引發爭議,事後她為發言失當公開道歉.

沒想到幾天過後,台北市議員周威佑竟在臉書上發出"妳愛做權力的妓女,乾脆去給XX"的言論,

經媒體披露之後,雖已將該動態刪除,也為此做了道歉,但已免不了的惹來了各方大肆的撻伐.

其中,抨擊得最力的,要屬許多婦權等女性主義為主的團體,

紛紛將此言論導向了一種男性沙文思維下的言語霸凌,

但個人卻認為,將此次事件導入男女之間的論辯,格局過小,也流於失焦,

(試想:倘若今天交大校長是位男性,則議員的言論,可能從"權力的妓女"變成"權力的牛郎",

這樣的言論,同樣還是備受爭議的吧?如果是的話,那就表示在這次事件中,

戰男女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對於意見歧異者的言語暴力層面.)

因為類似的對立情況,早已在同儕,甚至代間關係之內蔓延開來,

差別或只在於有無付諸於言語表現出來罷了.

這樣的窘境,說好聽一點是民主,但著實不免讓人憂心的是:

台灣將繼十年前的統獨對立之後,再起新一波的發展路線鬥爭.

  

前天回到台南教課,中午休息時間,和另一位同學就這次的學運交換了意見,

"同學告訴我:學運支持與否是一回事,

但從最根本的情況來看,就連我家內部都要鬧家庭革命了..."

接著便開始吐苦水的說著唸國中的兒子,不斷的和他爭辯學運種種的過程,

甚至彼此為了對學運若干事項的歧異,父子兩人已經一個禮拜沒說話了.

其實乍聽到這樣的心情分享,我是感到頗為訝異的,很難想像來自於政治上的運動,

居然已經深入到國中的校園當中,這大概就是學運們所期待的"出關播種"吧!

誠然,有討論國家大事的熱血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

因著眾人對政治的冷漠感,才讓許多不怎麼樣的人有機可乘,操弄著政治權力,

相信待這一代紛紛擁有投票權之後,過去曾有過的錯誤,也許可望減少吧!

(當然,這是個期許,但根據歷史經驗來看,熱血青年搖身成為獨裁武夫,

似乎才是比較符合歷史軌跡的命定...可悲阿...)


反服貿330和平落幕 林飛帆用 6度分隔理論 宣示拉長戰線決心--YouTube

猶記得330學運大遊行的當時,總指揮林飛帆說了一番頗有學理根據的話,

他要大家記住身旁七個朋友的電話,央求大家輪流到立院輪值.

這番話背後的理論,該是源自於社會學上的"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這個理論,好像有業者拿來當作是社交軟體app的噱頭),

如果記得沒錯,理論內容係指當個人翻開自己的社交名單,

個人與朋友為一度,朋友的朋友為兩度...依序推下去,當人際圈擴展到6度的時候,

就必然會有相同的人出現,據此表述著人際關係圈同氣連枝的概念.

呵呵...倘若就此立論推之,也許本新聞事件中的議員,

和校長之間可能會有著人際圈重合的可能也說不定,真有爭得刀刀見骨的必要麼?

  

台灣今日走到現今相互廝殺謾罵,並且樂此不疲,總認為自己在執行著某種正義的田地,

個人覺得,追根究柢的,乃出於對個人社會角色多元化的不夠尊重.

人阿...總是多面向的存在於這個社會中,

今天交大校長縱使在校長的角色上,發表了不符合中立角色的言論,

您當然可以譴責,但所譴責的標的,應該是言論本身,而非其人.

因為她同時也是國家最高學術殿堂--中研院的院士,在學術的領域中,還是有著一定的高度.

倘若您認為中研院院士沒甚麼了不起的,不該屈服在這樣的學術權威之下,

還要繼續的謾罵下去,其實這跟過去文革的紅衛兵又啥不同阿?

(記得過去曾有人批評教改的失敗,揶揄李遠哲院長的諾貝爾獎也沒甚麼了不起...

通常面對這種評論,我會覺得好笑,不是說不能批評,你可以批評他主導下的教改策略失敗,

但除非您也拿到了諾貝爾獎,否則這獎本身就是您無法跨越的評論屏障...

相仿的,中研院院士沒甚麼大不了,那試問您有那個院士的資格麼?

批評都很快,誰都會...但批評背後是否有著足以支持自己論點的基礎,

那就是評論精確與謾罵之間的差別了!)

我想,這不會是我們所想要追求的民主與自由吧!

 

評論,總該對事不對人,

一旦因著某個面向的瑕疵,就否定了其人各個面向的價值,失去的...永遠只會更多...

就好比我那同學的兒子一樣,我很肯定他願意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熱忱,

在政治立場上,顯然他與同學之間大相逕庭,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但別忘記了,眼前這個在政治立場上相對立的人,同時也是父親的角色,

身為父親,他可是把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無憂無慮的,

倘若單單只因著立場的不同,就拒絕和爸爸的角色對話,

這完全不是遂行了自認為的正義,而是愚蠢的傷害了父子間的感情阿...

  

今天閱讀一篇評論此事件的社論,再次的將學運時的標語拿出來勉勵大家:

"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覺得很氣,總認為明明就該是這樣解讀的一件事,

為什麼他人會有著天差地遠的說法呢...往往氣到想翻桌,想破口大罵,

這些情緒,都是民主社會之下所必然存在的,因為這就是自由言論的樣態.

您可以罵得文雅,譙得不帶髒字,那反是一種反唇相譏的藝術,是種知識分子間的筆戰,

然一旦謾罵逾越了社會文明所默許下的那條紅線,對不起,那就輸了...

 

延伸閱讀: 

[心硯影評][普雷] "女朋友 男朋友"(GF*BF)--自由意識下的心靈囹囫 (20130504)

我看"服務貿易協定"(服貿協議)的觀點--馬政府一貫"下滲式經濟學"思維的謬誤--[時事評析] (20130628)

反服貿協議學生攻佔立法院--省思民主失靈的遠因--[時事評析](20140319)

反服貿學運:"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真的嗎?--[時事評析](20140323) 

今天不談"服貿",說說此次學運"暴力"與否的自我觀點--[時事評析](20140330)

"賤民解放區"之於學運的民主激盪--"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的啟示錄--[時事評析](20140408)

太陽花反服貿學運的回顧與省思:該是熱血或專業的取向呢?--[時事評析](20140409)

地球過後(After Earth)--頗符合台灣恐懼政治操弄現況的陽春科幻片--[心硯影評](20140410)

太陽花學運落幕,陳為廷:"若有天我們變成被對抗的大人,不要忘記這24天"--[時事評析](20140411)

嗆方仰寧下台,群眾包圍中正一分局--大家都只願意相信自己所屬意的"真實"--[時事評析](20140412)

沉默螺旋效應,正在後學運時代的校園中蔓延--台灣社會欠缺的不是理性,而是溝通--[人文省思](20140416)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