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全球競爭的時代,國家為求增進國際競爭力,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成為各國的重要課題。然而,令人納悶的是,「貧富差距」(不論是國際或國內層面),卻往往與「發展」呈現出反向的關係,引致於隨著經濟發展的進行,連帶的擴大著貧富的懸殊。分析箇中的原因,筆者認為,因著社會變遷的演進過程,人們「消費行為」的轉變,乃其中的主要因素所在。以最為顯明的弔詭例證而言:過去單薪結構的家庭型態,相較於今時的雙薪結構,反而較少感受到經濟窘迫的情況,形成「家庭單位勞動人口增加,實質家計收入反減少」的悖論,其中的原因,即在於整個社會變遷的過程中,人們消費行為改變所導致,又資本家則在掌握住這樣的變遷脈動下,迅速的累積其資本,以致於貧富差距的擴大。本研究即是立基在上述情境下,希冀對於貧富差距的因素,進行初探式的新詮釋。

 

就本文的研究發現而言,可分為四大主軸:(一)歷經社會變遷的轉變,家庭勞動人口的增加,反而引致經濟痛苦指數的提升;而痛苦的主因,乃在於家庭消費型態的變遷,將更多的份額用在新興產業的商品上;(二)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剝削立論儘管在當代仍具有解釋價值,然則其並未點出商品在銷售過程中,商品價值與價格分離而存在著不合理的資本積累;(三)本文之消費端貧富差距立論,乃認為在法律保障知識產權得以為原創重製產出的前提下,商品價值降低;又在相關銷售策略的應用下,商品價格並未同步下降,因而形成當代新興資本家進行價格與價值差異利潤的資本累積,最終引致貧富差距的擴大。

 

 

關鍵詞:貧富差距;社會變遷;消費行為;馬克思;剩餘價值論;知識產權

 

江欣彥,〈發展歷程下的貧富差距初探—從「消費」的面向析之〉,第二屆發展研究年會,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主辦,台北,民99.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