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預告】星光大盜 (The Bling Ring, 2013) (繁體中文字幕)--YouTube

電影"星光大盜"(The Bling Ring)由《愛情,不用翻譯》的才女導演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自編自導,

故事靈感來自於作家Nancy Jo Sales所撰寫的一篇名為"The Suspects Wore Louboutins"的真人真事報導.

劇情敘述五位居住在比佛利山莊,好萊塢一帶的高中生,因著優渥的家境,

讓自己生活漫無目標,整天就只是知道沉浸在著名夜店的奢迷生活中,

因著夜店中經常性的出現著名人的蹤影,羨慕著明星的光鮮亮麗,也逐漸的讓他們開始追逐名牌...

  

在一次同學出國的機會中,讓他們有機會闖空門,搜刮了不少財物,

食髓知味下,給予了他們入侵明星豪宅行竊的念頭...

而他們的手法很簡單,先是加入該明星的臉書粉絲頁,得知他的個人行程後,

繼而透過google map的實景攝影,找到了明星豪宅的所在地,

就在明星趕著外出行程的時刻,變成為他們進門行竊的最佳時機...

受害的明星,除了名媛芭莉絲希爾頓(Paris Hilton)之外,還有梅根福克斯,琳賽蘿涵,奧蘭多布魯等...

(本片中芭莉絲的豪宅,是芭莉絲特別讓劇組們進入實景拍攝的,

想要一窺芭莉絲希爾頓的生活之奢華,就絕對不能錯過這部電影了...)

 

由於明星家中貴重物品多不勝數,失竊一些物品其實也不容易被察覺,

但這群青少年白目的是,他們不但將這些奢華的名牌穿戴上身,同時還上夜店打卡炫富,

最終不但在一次行竊過程中被監視器拍到,加上比對他們臉書動態頁的記錄,

讓警方來個人贓俱獲,百口莫辯的上了法庭...

 

然而,弔詭的是,如此犯行明確的案件,在經由新聞媒體的炒作之後,一切都變了調,

媒體絲毫不在乎行竊的過程與行徑,而是將焦點鎖定在他們家庭教育的養成,

以及入獄之後,和同獄所明星相處的情形,反而讓他們有了大炒知名度的機會...

 

小評來說,,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相當特別,有點類似於記錄片的拍攝手法,

在劇情進行的同時,以時空夾敘的方式,穿插著對每個青少年的專訪,

讓人仿若在觀賞一段新聞的深度分析一般,風格可以說是相當的新穎有趣.

加上本片以拜金做為題材,在電影場景中有著相當大量的奢華建築與名牌飾物,

相信更是追求時尚的朋友們,所不能夠錯過的一部佳片.

 

至於在這部電影給予自己的感想方面,可說是感觸良多,主要可以分為三面向:

 

  

1.家庭間的溝通與關懷重於一切教條式的教誨:

劇中的五名竊盜成員中,有三位是來自於同一個家庭,

那個家庭信守著某些傳統宗教式的教導,做任何事之前,總是要先祈禱感恩,

表面看似謙恭有禮的女兒們,沒想到卻是犯下如此逆行的罪犯,

如此兩相比較下的極端落差,也不得不讓人深思:

究竟怎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恰當而有效的呢?

依本片所帶給我的答案,是試著去傾聽子女的心聲與主張,

最忌諱的是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諸在子女的身上,那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而讓子女們一提到父母,就覺得備感無聊,加速了他們在同儕中尋求認同的可能性.

就好像在電影中,當女兒被逮捕後,接受媒體專訪時,媽媽居然還不時的插嘴,

要告訴媒體自己是如何教育女兒的,希冀將自己的育兒經透過媒體傳播宣揚出去,

絲毫都不知道女兒是因何事受訪的,未免也太過自我感覺良好了吧...

正是有這樣的父母,才會教出如此叛逆難馴的子女.

(類似的情節,不禁讓我想起了最近出人命的日月明功,同樣是因為母親迷信於某種管教模式,

間接導致了家破人亡的悲劇...做為父母的,皆應引以為戒...)

 

2.facebook等社群網站所隱藏的個資洩漏危機:

電影中這群青少年前半段無往不利的行竊,以及後半段迅速被逮捕歸案的整個過程,

幾乎可以說是"成也臉書,敗也臉書",他們透過追蹤明星的臉書資訊,評估闖空門的時機;

但警方同樣在鎖定了他們的打卡資訊後,迅速的申請搜查令,將他們繩之以法.

這樣的情節,無異於讓我們不得不進一步去反思這近來的流行風潮--臉書打卡.

臉書打卡最原初的目的,是希望讓自己的朋友知道自己的所在地,以便即時的前往會合小聚,

本來的立意是良善的,但隨著社群網站的擴大,當一些不是那麼熟稔的朋友,甚至不是朋友的人,

都能夠透過打卡訊息,知道了自己的去處之後,無異於將自己暴露在一個危險的情境當中,

因為陌生人極有可能就透過這樣的訊息,進一步找到您,抑或是類似電影中的闖空門事件.

這樣的情況,在名人當中尤其常見,有時候名人在某地點打卡,

在附近的粉絲往往立馬前往,希望能夠一睹名人的丰采,

讓原先想要單純拍拍照,低調行事的名人們,幾乎無所遁形.

有鑑於此,現在大家也學乖了,如果不想要受到打擾的話,

通常到了要離開該地點的時候,才會進行打卡分享的動作,以免暴露了自己的行蹤.

由此可知,隨著這種定址追蹤的社交軟體越趨風行,

應運而來的個資洩漏疑慮,似乎更值得大家進一步的關注.

 

 

3.媒體不問是非,只求收視點閱率的炒作新聞趨勢:

最後,這部電影最為針砭時事之處,個人認為是在諷刺媒體的新聞製作上,

當代的新聞媒體,已經不再像過去一般,有著各異的風格與堅持,

也不再冀望去主觀的導入是與非的價值判斷...

所有的一切,由全民做為主宰,只報導民眾想看到的訊息,一切以收視率為依歸...

於是乎,新聞話題的製作,也就不得不圍繞再一些爆紅名人的身上,

而這也給予了相關當事人許多挾媒體遂行個人意志的機會...

就像電影中飾演竊賊的艾瑪華森結束庭訊之後,走出法院,面對記者的採訪時,

居然大言不慚的說道:這次事件讓她學到教訓,

同時令她想要領導慈善團體,甚至想要領導一個國家...

得意忘形的態度,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因為竊盜案而出庭的呀!

甚至到了電影的最終,她出獄後接受電視的專訪,沒想到主持人所感興趣的,

並不是入獄所學到的心得分享,而是她在獄中和室友琳賽蘿涵的生活點滴,

讓她得以逮住這個機會大撈一筆八卦財.

換言之,這樣的媒體窘境,不單單是名人單方面所造成,

而該說是名人和媒體兩造間的共犯結構所演變而成的情境.

(一方面名人要炒作自己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新聞媒體也需要這些話題性名人來提升點閱率,兩者一拍即合.)


中天新聞》出獄後瘦近30公斤 蕭淑慎復出做公益---YouTube

相信同樣的場景,大家必然都不陌生,在台灣,屢屢有名人吸毒或酒駕之後,

召開記者會的第一句話,除了道歉之外,大概就是"做公益""當義工"之類的話語,

完全利用著媒體的公器,來為自己進行漂白之實...

我個人所比較擔心的是,一旦這樣的共生結構形成,原先居於社會公器地位的新聞傳播媒體,

將成為權貴與名人的私有傳播媒介,如此一來,一旦他們操控了媒體的話語權,

則新聞本身將不再具有公益性質,而是淪為塑造個人形象與標準的場域,

最終恐將形成相似於葛蘭西筆下"文化霸權"的階級宰制命運,屆時中下階級也就更加難以翻身了!

 

綜言之,這部電影性質上雖屬於青春校園類型的小品創作,

但黑暗體裁的敘事手法,對比著紙醉金迷的奢華場景,

其間反差所帶出來的人文議題與反思,

卻絲毫不亞於任何一部社會寫實電影所給予的震撼力...

頗是值得推薦的一部佳作!!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