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IMG_20131110_164348.jpg

The Sum of All Fears (2002) Official Trailer #1 - Ben Affleck Movie MD--YouTube

美國軍事戰略作家"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是自己很喜歡的一位著作家,

喜歡的原因,不在於他的小說本身(其實我覺得軍事小說還頗枯燥...),

而是他所衍生出來的周邊多媒體產業的作品.

不論是電影的"愛國者遊戲"(Patriot Games),"迫切的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抑或是電玩遊戲"虹彩六號"(Rainbow Six)系列,

都是自己愛不釋手的收藏,其中,尤其感到經典的,

是與"愛國者遊戲"相同,同樣以中情局探員"傑克雷恩"(Jack Ryan)為主角的"恐懼的總和".

  

電影劇情主要敘述歐洲的新納粹主義份子,

為了在後冷戰時期重新建立起美國與蘇聯之間的矛盾對立,

從第三世界國家取得了一枚未爆核彈,將之運往了美國的巴爾地摩港口,

並且在美國總統蒞臨美式足球運動場致意的時候,引爆了核子彈,

讓美國總統誤以為是蘇聯官方所授意,並且矢言以牙還牙,準備用核子彈加以反擊.

這時候,中情局的探員傑克雷恩,由於就讀博士期間專攻俄國國情,

並且在撰寫論文的時候,親自訪談過俄國總統.

根據訪談經驗與對其人的了解,他不認為俄國總統是個會輕啟戰端的莽夫,

藉此理由向美國總統建言,希望他可以退讓,收起發射核彈的命令.

並認為之所以會導致雙方這樣的緊張局面,其實都是在於資訊不完整的情況下,

經過彼此長期恐懼的積累,才會導致了雙方對峙的局面.

最終,美國總統聽從了雷恩的建議,先行退讓再觀察,終於讓真相大白,

也將那些刻意製造動亂的納粹分子一網打盡...

作為一部探討國際戰略關係的電影,個人認為這一部呈現得相當的出色.

 

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看,諸如上述那般核戰對峙的局面,

是最容易出現賽局理論中所說"懦夫賽局"的情境,

雙方皆可能因為一時的莽撞與衝動,就一起玉石俱焚.

如電影中美國在遭受攻擊的第一刻,倘若就決定馬上用核彈加以還擊,

可能雙方就真的會因為第三方的陰謀,而再次陷入冷戰的氛圍,落入最佳的窘境中.

然而,正是聽了雷恩對於俄國總統其人的性格與政策取向分析,

瞭解了他是國際政治中的溫和派之後,選擇了靜觀其變的觀望態度,

才免去了一場可能一觸即發的大戰.

電影中雷恩的那番分析,其實就是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湯瑪斯.謝林",

在"衝突的策略"(The Strategy of Conflict)一書中所提及的"入世賽局",

也就是對於當時零和賽局(你得即我失)的一種現實性的修正.

  

這種入世賽局的概念,告訴著我們甚麼事呢?

簡單的說,就好像是猜拳一樣,假若兩個人都未知對方的身分,

則猜拳的結果係屬隨機,你我都有著同樣的機會輸或贏,

這樣的輸贏結果,並不容易由單方面事先預測得出.

然而,假若您知道和您猜拳的人,是機器貓小叮噹,

那大概就可以斷定,他應該只能出石頭.

在這種情況下,您就有著相對的主導性,來掌控著輸贏的結果.

換言之,我們可以透過對於對手的已知訊息,去判讀他可能會進行的策略,

藉此去推斷出最適的結果,以及避免落入最差的境遇.

以電影的劇情來說,當雷恩告訴總統:俄國領導人是溫和派之後,

其實總統一樣可以選擇攻擊與否,但在他心目中,多了一份篤定,

因為他知道,在熟稔對方的習性之後,一切的結果,便掌握在自己的決定之上:

選擇攻擊,則勢必引起兩方之間的核子戰爭,

選擇退讓,自己國家也不會繼續遭受攻擊,但卻有著更多的空間,來調查真相.

在美國同樣不願陷入戰爭陰霾的前提下,最終自然決定採納雷恩的意見,先行觀望.

儼然就是謝林理論的最佳例證...

 

基此,很是推薦對國際關係與國際戰略有興趣的朋友們,

可以把這部經典老片翻出來觀賞一下.

當然囉!除了學術性的探討價值外,這部電影的娛樂性也是頗高,

除了擁有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與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兩大巨星外,

整部電影的節奏明快,構思完整,是個典型的美國情報類電影,

是中情局迷,抑或是軍事迷們,更是不可錯過湯姆克蘭西這部難得的佳作呦!!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