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jpg

書名: 三十歲後你會站在哪裡?:想出人頭地,就必須接受的39則殘酷忠告

       (After 30,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Path?)

作者: 狄驤

出版社: 智言館

書籍詳細資訊: 博客來網路書局頁面,請按此進入

 

今天偶然在商業周刊的網站上,看到這本書籍的介紹,看了看書目,

我想商周所擷取的內容,應該是這本書籍的序言,

序言名稱為"其實,你一直站在狗籠裡",

商周的介紹文題名則是"老闆這樣想:工作經驗愈多,起薪愈低".

顯然的,這樣的題標,又是一個用聳動的字眼來吸引讀者閱讀的小噱頭,

而主要所談論的,則是指經驗有無累積實力的可能...

也就是說:當工作內容都是千編一律,日復一日相同的前提下,

希冀用工作經驗的累積,來換取更高的薪資報酬,無異於是緣木求魚的事.

因為,當工作性質是任何人都可以上手的情況下,

公司何不任用可塑性更高的新人呢?

這樣的論點,說實在的,在廣泛的全球化探討中早已有了定論:

全球化下,人力大致就是分為兩種:專業技能人士與非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指的正是無需陷入僵化工作規則的一群,

販賣的是腦力,而非輪常的機械性事務;

(一般所指的,大概就是所謂各種"師"字輩的工作)

相反的,非專業人士則是指機器所無法達致,但卻是準機械性質的工作,

販賣的是勞力,日復一日過著同樣的職場生活.

(最明顯的,就是各式工廠生產線上的作業員)

專業性因得以累積在個人身上,所以不易被取代,成為勞動市場的高薪一族,

而非專業性則因著勞力與日衰退,而可能輕易的被汰換,淪為經常性的低薪族群.

我想這是這本書的主要立論,

只不過作者乃透過"工作經驗是否得以累積個人能力"的論點,

舊瓶裝新酒,重新包裝成為新的論據而已...

  

基本上,上述的核心理論個人是頗為贊同的,

但對於序言中一番"這樣的人生,其實,是和站在狗籠裡的狗貓沒有兩樣的"的說法,

卻是感覺到相當的不以為然...

1.首先,現代年輕人願意找個工作自給自足,不論他們是否屬於作者所說的月光族,

那也是享受著他們自食其力的結果,或許在工作之餘,真的只剩下吃喝玩樂,

但與所謂被喙養的犬貓,也絕對截然不同,因為犬貓無法自力更生,

而年輕人們卻是做到了獨立自主,光是這一點,就有著根本上的差異.

2.再則,相較於過去終身雇用制下的職場,比較起來,其實很多工作的性質,

過去和現在,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既是如此,

何以過去能夠憑藉著累積工作資歷來敘薪的,現在卻變成得憑績效來做定奪呢?

對此,我想作者的答案,應該會是職場環境的變遷,讓終身雇用制不得不被打破,

既是如此,就代表著問題的癥結點在於環境,而非職場上的個人,

顯然的,個人的努力依舊,但職場上相應的報償卻已經大不如前,

這是身為新時代職場人的悲哀,但倘若就此怪罪於現代人安於現狀,不努力,

那也許也太過以偏概全了吧!

畢竟努力也得有個方向,當您發現不論怎麼努力的時候,還是22K,

儼然澆了一盆冷水,您說:您會繼續努力,還是逐漸看清現實呢?

3.最後,生活隨時逼迫著自己必須向前,當您發現職場中盡是無法累積工作經驗的職務時,

難道可以無止盡的等,直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到來時,再下手應徵麼?不可能的吧!

唯一有可能做到"無寶不下"的寧缺勿濫,大概就只有被稱為富二代的人才有可能做到吧!

一個富二代,拿著長輩的資金,開了個公司,而後以成功人士自居,盈虧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

然後就開始高談闊論,分析起勞動市場頭頭是道,結果實際上是甚麼?還不就是職場上的魯蛇...

這樣的例子多不多呢?太多了...有點多到不勝枚舉了...

我一點都不認為這樣的人,有權利去批評那些辛苦在各個職場上工作的朋友們,

為了生活,而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辛酸,實在不該背負上不思長進的帽子,太過沉重了.

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好命呀...多設身處地的換個角度想,也許就會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了.

 

再來,作者在序文中同樣提到了現在年輕人不買房的普遍現象,

其認為當大家願意屈居於小坪數的出租雅房,類似的居安心態,是令人憂心的,

因為這代表著人生失去了某種進取的動力...

當然,對這樣的想法,某種程度我個人士贊同的.

有時候錢就是這樣,當您沒有一個標的時,往往還是不知不覺的就花掉了,

相反的,假若您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譬如繳房貸就可能是一個目標,

或許就能夠將那些可能莫名其妙花掉的資金,轉移到實質的房屋資產上,

這個概念基本上是成立的...

(就像我常認為,現代學生經常動不動就辦理助學貸款,很多人並不是繳不起,而是想著滯後繳納,

但往往在貸款期間,原本該繳交的學費,並沒有按計畫的存下來,反而花在了其他無謂的地方,

搞到最後揹了一屁股的學貸繳不起,再出面來進行抗爭...

假若當時他們願意按時繳交,會不會就沒這樣的情事了呢?)

儘管用買房做為目標,來鼓勵年輕人應該對自己的資產有所規劃,

但也不禁要問的是:現在的房產價格,真的是合理麼?

文章中提到作者的員工望著數千萬豪宅,大嘆買不起時,

作者認為:為何他們不想著,也許有一天,我也可以是該單位的主人之一.

勵志的立意雖美,但我一點都不覺得員工的反應叫做不思進取,

充其量不過就是看清現實的忠實呈現而已吧!

畢竟,當年終將屆,看看各家房仲業者所祭出來的尾牙與年終獎金,

大概就不難窺見:何以現代年輕人都不想要買房的原因了吧!

試問誰願意去當房仲業暴利下的犧牲者呢?

  

最後,同樣談到買房的議題,文章中提到:

聽到許多女生說著結婚條件,都是沒有房子免談,

這樣的門檻,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晚婚,抑或是不想結婚的理由,

總認為房子一定買不起,那還不如乾脆不要結婚就算了...

當然,從正面的角度來看,作者自然有希望大家別那麼喪志的意味,

鼓勵大家不要被高房價所嚇到,只要願意按部就班的繳納貸款,

也許不知不覺都可以擺脫無殼蝸牛的命運.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將愛情看作是一種交易,從中設下重重門檻的婚姻,

其本身真的值得鼓勵麼?基本上,這就是一種資本主義下的拜金思維,

倘若真的順應了如此的趨勢,最終只是循著資本家所建構的框架,

將每個個人框在他們所期欲的位置,來成就他們積累資本的最終目的.

畢竟,愛情本來就該是你情我願,從來就沒有非誰不可的命定,

遇到諸如這種"沒房沒車誰要你"的對象,大不了不爽不要結,

該對自己多點信心才是,但這種信心,

不是買房的信心,而是對自己追尋另一半的自信...

 

綜言之,就像先前有公司董事長說著"月薪沒三萬不要存錢"的言論,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從上到下,都被太多養尊處優的人士,掌握著輿論詮釋的話語權.

(動輒可以看到他們出書,演講,講述著自己成功都是努力而來的,

其實呢...大多都是背後有強大的資金後援沒說...)

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很多打從出生都是含著金湯匙來到這個世上的,

他們從不會告訴我們:創業的資金都來自於長輩的給予,

只會高談闊論著說著成功必須要多有遠見與目標,

彷彿只要有著積極進取的態度,就可以一步登天了.

對他們而言,或許正是如此;但對於苦勞大眾來說,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就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所說的:

當作為人的基本人需被滿足了之後,個人才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當吃飽都成問題了,還有自由選擇去挑選所謂"能夠累積工作經驗"的職位麼?

(PS:對於作者個人的背景並不了解,但從他的許多論點來看,

真的就和現在許多所謂的名人一般,都是些空中樓閣式的泛泛之論,

也許多點角色互換的反思與對話,會讓論點更加的清晰才是...)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