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目台灣1.jpg

鳥目台灣2.jpg

空拍大師齊柏林年度巨作《鳥目台灣》DVD/藍光驚豔上市---YouTube

素有"空拍大師"美名的攝影創作家齊柏林,最近推出的紀錄片電影"看見台灣".

一時之間成了愛台灣的象徵,除了政治人物爭相"參拜"觀賞外,

看過的朋友們,也都被其中所收錄的美景與音樂所震撼,所感動,

直言身在台灣很幸福,因為有著如此的好山好水,提醒著我們更要懂得珍惜.

 

 


《看見台灣》正式預告 電影11月1日全台上映 --- YouTube

不過呢...其實早在"看見台灣"之前,齊柏林旗下的公司結合公視,

就曾經出過一款名為"鳥目台灣"的紀錄片作品,作品內容乃以幾個主題片段為主軸,

同樣運用空拍與街拍交錯的方式,來交織出當地的人文風情,

以及在現代化衝擊下所面臨的一些變革與省思.

儘管有著輔助的旁白做解說,但旁白本身並沒有涉入太多的主觀意識,

而是透過影像呈現的模式,讓觀眾們自己去省思這些衝擊所應該有的答案為何.

如此方式的鋪陳,個人覺得才是記錄片所最難能可貴的境界.

畢竟,環境類別的記錄片,該讓人發自內心感動的,是影像,而絕非口白.

我自己是還沒觀賞過"看見台灣"這部口碑絕佳的記錄片,

但從這部"鳥目台灣"的姐妹品看來,該電影的確令人期待...

 

當然,有褒必有貶,齊柏林這一系列的空拍紀錄片,

持不同意見的人,認為空拍權是必須向主管單位申請的,換言之,申請必然有所管制,

因此認為這些空拍片只拍出了台灣絢爛之美,而拍不出真實的險惡,

因為那些缺失,絕對是主管單位所不期望被揭露的...

話雖有幾分道理,但倘若拍出了台灣之美足以喚醒人們對於這片土地的保護與熱愛,

縱使黑暗面沒有被充分的呈現,那又如何呢?

至少大家的保育之心因此而起,而這或也正是齊大師製作本電影的初衷.

  

其次呢...在齊柏林因"看見台灣"的紀錄片與馬總統會晤之際,

談到這部電影的價值時,馬總統認為是觀光,

因為這對於國家的形象推廣很有助益,可望因此而帶來更大的觀光人潮...

顯然阿...為政者滿腦子所想的,真的不脫經濟因素阿...

然而,循著這樣的思維,我認為這正是此類型環境紀錄片最大的矛盾點所在:

就好像當初侯孝賢導演在九份拍"悲情城市"一般,九份老街因此一炮而紅,

但這寧靜的鄉村小徑,也從此變得喧囂繁雜,

電影為九份帶進了人潮,但也同時因著觀光而破壞了原初的人文氣息,

成為不折不扣的觀光打卡地點,顯得庸俗...

事過境遷之後,侯孝賢也曾經表示過:很是後悔當初在九份拍了悲情城市,

同樣的悲情,只是換了個方式而已...

相仿的,一部環境保育的紀錄片拍得太美,後果是甚麼?

後果便是大家開始會去按影片索驥的去尋訪其中所提到的每一個景點,

甚或發展至極限,可能還會出現個"看見台灣"環島旅遊也說不定...

如此一來,這些奇山美景又將難逃觀光客的毒手,而成為下一個九份,

這真的會是齊柏林大師的初衷麼?我不覺得是啦...

但很現實的,這往往就是一部成功紀錄片背後的後遺症.

 

至於這樣的悖論如何解?

在齊柏林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天然景觀與現代開發之間的一些對話,

用交互比對的手法,隱喻著世人應該多珍惜既有的天然資源與美好環境.

我覺得,倘若往後的作品想要有所突破,

也許可以將"觀光"的因素,也一併加入影像的對話當中,

用"宏觀的空拍景觀"與"微觀的街頭汙染"作為對比敘事,

呈現出環境觀光化後的災難景象,也許那般怵目驚心的影像,

會再次震撼的告訴國人們:

我們要觀光財,但我們更想要維護這片美麗的福爾摩沙...^^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