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DSC_0006.jpg

由徐克執導,梁家輝與楊林所主演的"棋王(King Of Chess)",是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

記得第一次接觸到這部電影的時機,是大學時代修習共同學科通識課程"現代小說電影賞析"所觀賞的.

當時授課老師選了幾本已改編為電影的小說作為藍本,

印象中選了"魯冰花","活著","棋王","棋王,樹王,孩子王",以及"倚天屠龍記"

其中,記憶尤其深刻的,是老師雖然選了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只不過呢...

他認為由李連杰主演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改編得實在太瞎,

除了搞low了整個武俠風範外,光是"我在大都等你...",

一等就等了十幾年還沒出續集,也真是夠扯了.

這是題外話,而就棋王這部電影來說,老師則認為是華語小說改編成電影當中,可算是個中的翹楚了.

 

 

nEO_IMG_IMG_20131029_230854.jpg

"棋王"這部電影,主要是融合了兩本分別來自於大陸與台灣作家的著作:

一是中國作家鍾阿城所撰寫的"棋王,樹王,孩子王",

另一則是台灣作家張系國所著作的長篇小說"棋王".

印象深刻的,是當時那位老師認為:

倘若張系國的小說,能夠完美的翻譯成英文的話,

則他是很有可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華人作家.

(端看張系國的生平,也夠精采了:台大電機系,美國柏克萊大學電腦科學博士,

一位頂尖的理工學者,居然有著如此入微的社會關懷筆觸,真夠傳奇的!!)

 

電影的劇情,主要由兩個故事互相輝映而成:

一是取材自阿城的著作,講述大陸文革時期,一代棋王王一生以其過人的天賦,

以下盲棋的禪定,以一敵九,為的只是一個"喝著大碗酒,啃著大塊肉"的基本欲求.

另一則是張系國筆下的兒童棋王"王聖方",被一個神童節目發掘,

用來與當時頗富名望的棋王劉教授相互弈棋的故事.

 

對於這兩段故事,我覺得王一生的故事,深刻的描繪著大陸文革時代的悲哀,

許多真正的有智之士,總是在林林總總的莫須有罪名下被犧牲,被埋沒,

縱使如王一生般可望成為世界棋王資質的人,也只不過是為了更美好的基本需求,

而必須耗盡自己的全副精力,來對抗這勢不可擋,大勢所趨的逆流.

看得令人感到悲哀,也著實感到身在自由社會的幸福,

至少沒有凡事假言"毛主席"的鬥爭與批判,能夠自由的朝自己心之所向的志願發展.

 

  

再則,就電影所詮釋張系國筆下的棋王"王聖方",當時的背景恰好是台灣股市起飛的年代,

大家無不到處找尋著所謂的明牌,期待著一夕致富的機會.

當程凌在十八王公廟找到王聖方的時候,他的朋友們,有做股票的,有大學聯考落榜的,

紛紛企望從這位擁有預知能力的神童身上,能夠解答自己未來的答案,

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魯蛇而言,這樣的心態可以了解,因為他們本來就不知道未來何在,

當神童仿如神靈般的姿態降世,自然成為他們心靈上的最大寄託所在.

但比較諷刺的,就是和劉教授的競爭上,劉教授可說是在社會上有身分有地位的成功人士,

按理應該對自己有著十足的信心,然而,當他遇到了王聖方之後,

那種對於自己未來的茫然感,也頓時的就此蹦出,

他開始不滿於現狀,想要的更多,所以對王聖方的預知,是種期待,同時也是種恐懼,

恐懼的是自己的未來,是否失去,是否無法要得更多...

連這樣的成功人士都尚且對未來茫然,道出了當人們在面對著未知的世界時,

所呈現出來的那種無助感.

王聖方就像個神佛一樣,大家總以為巴著他,就能夠掌握住實質的未來,

殊不知未來永遠都只是個未知,而我們所能夠握住的真實,也就只有當下的努力而已.

(一直都覺得張系國的棋王,所想要講述的概念,在於:

沒有一個可以確知而既定的未來,未來是沒有設限的,端賴於我們個人當下的作為而定,

一切,都還得多給自己一點信心才行...)

正所謂"楚河漢界,風雲叱吒,稱霸四方;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

(這可不是霹靂布袋戲中,一頁書的出場口白喔...而是電影中的經典語錄)

 

偶然在珍藏櫃中,再次看到這部電影的身影,想想...

在華人的文化圈中,其實還是有不少的好題材可以進行電影創作的,

就看眾導演們有沒有同等的功力去詮釋囉!!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