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女中成果發表會論文評分表

經過幾天的審閱,終於將今年南女的社科成果發表論文給看完了,

(經過這次經驗,還真是不得不佩服那些當教授的人,

自己光是八篇,每篇約莫20頁的論文,就已經耗費了數日的精力;

想想那些擔任指導教授的,

面對的是數個學生,動輒上百頁的文章...還真是神人阿!)

掙扎再三,還是得一一打上分數與優缺點之後,將結果呈上.

成績發送出去的那一刻,其實心情是挺沉重的,

究竟是自己優柔寡斷的性格使然,還是評分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

呵呵...我想如果自己如果教書的話,一定是那種All Pass型的老師,

原因呢...不在於怕學生報復,也不在於人很nice,

而是純粹很難對各個學生的分數,做出一個高低分明的評斷.

  

在媒體發達的現代,有著大大小小的競賽,

當我們身為觀眾的時候,或許是出於支持特定對象之故,

往往都會傳出有評審不公的聲音,

質疑評審偏袒,抑或是評審眼光有問題....

當自己身為一個局外人的時候,往往聽到這些聲音,

會覺得好像真有那麼些道理.

然而,當自己身在評審的位置時,才知道,

作決定,從來還真的都不是那麼簡單的.

 

使中一直不解的是:為什麼社會科學領域,

也要搞這樣高下立判的分數評比.

畢竟,分數,那該是對於自然科學領域才有的評量吧!

就好像數學,物理,化學一般,結果的對或錯是一目了然.

但就社會科學來說,首先,大家研究的主題就已經相當不同了,

如何能夠在不同的領域中評分論高下,那已然就是不太可能的事.

其次,究竟論文該著重的是哪一個面向,

又是人人各自有心證的空間:

有人注重格式,有人強調文獻分析,有人看中研究方法的使用,

而就自己而言,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一個"新意",

畢竟那些繁瑣的文獻與研究方法,都有再事後補強的機會,

唯有新意,那才是論文撰寫人自己的idea,

是任何面向都無可取代的核心內容,

一旦了無新意,則彷彿無魂有體一般,文獻分析再完整,

或也不過就是一碗冷飯中的極品,好吃,但卻不驚艷.

  

終歸還是老話一席:

每一篇論文,既然被創作出來,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一直都還是不能理解的,是教育部這個計畫的背後,

是希望高中生能夠對於人文社會科學,有著更濃厚的研究興趣.

而想要培養出興趣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評量,不要考試,

在搞了這麼多領域的專題討論課程之後,

興趣呢...相信多少是提升了一些,

可惜的是,最後的成果發表,居然又走回了評量論高下的老路,

有輸有贏的競賽,終究還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阿...

又怎麼可能讓高中生集體對人文研究更添趣味呢?

顯然是相互矛盾的吧!

倘若擔憂沒有了評量機制,大家對這件事就會漫不經心,

那某種程度只能夠證明,人文社會科學,對高中生來說,

由於不是考試的範圍,其實就像雞肋一班的可有可無,

諸如寫論文啦...成果發表啦...也不過就是表面應付而已,

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興趣...

那麼,這個計劃豈不是自欺欺人罷了嗎?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