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起標」已經成為近幾年來耳熟能詳的商業用語了,
每每在各大展場、賣場、百貨公司,甚至是網路的虛擬通路,
處處都可以看到一元起標的宣傳手法。
或許在這個噱頭剛推出的時候,
真的曾經有過「真正的一元起標」買賣,
畢竟還是曾聽過賣價比市價差很多的案例;
但隨著此種商業模式操作的逐漸成熟,
現在所謂的「一元起標」,說穿了都只是商業的宣傳手法而已,
而眾多希冀低價競標的買家,則儼然成了商人廣告道具的一部分。

 
其實,一元起標的商業手法如果要成功,
其先決條件在於:1.顧客數夠多;2.顧客皆有強烈購買意願,
在此兩條件下,依循著人性的經濟利益極大化原則,
彼此在相互的競價過程中,最終的買賣價格,
將可望落在原商品價格的七折至八折之間,
故不但讓商品價格可以控制在賣家的成本價格內,
同時也可以藉此達到廣告宣傳的效果。

不過,在現實賣場的一元起標場合中,
很顯然的,聚集的多半是看熱鬧的民眾,購買意願也都未見強烈,
在此情況下,倘若依公正的遊戲規則進行一元起標活動,
最終鎖定出的價格,若廠商真的願意如此賣,只能說是佛心來的。
是故,現在的一元起標模式,
已經轉變成廠商會在群眾當中,安排幾個工作人員當「內線」,
一旦價格尚未符合廠商所預期的成本時,
便會參與跟一般民眾進行競標的動作,
畢竟若最終若被工作人員所標回,也不算吃虧,
因為此一元起標的廣告效果依舊是達到了目的,
可憐的反倒是配合活動的群眾,莫名其妙的被當成廣告工具來耍弄。

至於在網路的虛擬通路當中更是如此,
在相關拍賣的網頁中,一元起標的商品不勝枚舉,
但往往很奇怪的是,都已經有人先行下標了,
不論是再冷門的商品,皆是如此,哪有這麼巧的事呢?
泰半都是用另一個帳號先行下標,並設立賣家可接受的真實價格,
要不然就是在最後結標的前一刻,用其他帳號再標回去。
無怪乎現在很多買家乾脆都直接問:「多少錢願意賣」的原因即在於此。
換言之,網路賣家運用同樣的手法,以虛擬帳號充當內線,
確保最後買賣的合理價格,並藉由一元起標的關鍵字提高了曝光度,
可說是裡子跟面子都賺足了。

基此,下次再看到「一元起標」的廣告時,我們還要受騙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