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才看到民視的異言堂,專訪最近要上映的電影「絕命派對」導演,
是個相當年輕的新銳導演,他訴說著自己一路走向電影創作的歷程,
其中一段話,著實令我印象深刻,其說到:
相較於哥哥們在唸書都是前幾名,我因為對唸書實在不行,
所以轉而發覺到對電影藝術創作的興趣。
這段話著實讓我納悶的是:
為什麼對電影創作的天賦,竟是需要在唸書不行之後才被發掘呢?

 
對於這個問題,並非特例,往往看到新聞媒體的報導,
也都有著這樣的傾向:各行各業的達人們,好像總是在唸書無法有所心得後,
才轉向其他才藝的發展。
顯然的,這著實是一種弔詭的現象,畢竟個人天賦本來就生而存在,
但在台灣這個教育體系之下,卻是需要他們先在書本當中受過一次挫折之後,
才能夠發現到個人的另類特質,這對於孩童而言,豈不是一種傷害嗎?
為什麼總是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呢?

我衷心的希望,我希望未來非從事學術工作者,
能夠對其成功有著截然不同的說詞,
從「我當初就是對唸書不行,才轉而做這行」,
轉變為「我從小就確定了從事這一行業的志向」。
尤有甚之,能夠換學者在專訪當中,告訴我們:
「我當初就是音樂、美術、體育不行,只好轉而唸書餬口飯吃。」
相信如果真能走到這一步,則台灣的教育風氣將可望更為完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