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網路上很多人抱怨臉書帳號進不去,
看新聞才知道原來facebook官方正在推行所謂的"真名運動",
也就是要每個會員都要用真正的名字來進行註冊,
(實在有點好奇,他們是怎樣來驗證會員是不是用真名,
如小寶,大雄之類看似暱稱,但似乎也有人用來當真名...)
如果官方認為您用的是暱稱,就會鎖帳號,
搞得用戶抱怨聲四起,同時也引發了若干爭議.

自己在臉書剛興起的時候,也很迷過一陣子,
但現在只是把它當作與同學通訊的一個基礎工具而已,
總感覺還是網誌才是可長可久的著作與生活記錄.
縱觀個人觀察下的facebook網站成長歷程,
卻是一直遊走在侵犯隱私權的道德爭議當中:

 
在網路的時代中,會員數就是一個無形的資產,
每一個創建網站的人,無不盡力在增加自己的會員數,
過去yahoo或google等大型網站,
是透過給予網路郵件空間,來吸引會員註冊.
facebook最剛開始也是循著同一模式,
提供一定的網路空間讓會員放置照片,
但它高明的地方在於,當會員註冊之後,
它首先會掃描您電腦中的電子郵件通訊錄,
檢查所有通訊錄中的郵件,來比對它的會員資料,
已經註冊的,它會告訴您是否加好友,
還沒註冊的,有個選項讓您可以邀請他加入,
藉此大大的增加了它的會員網絡,
也迅速的累積了龐大的會員數,
但卻也引來了侵犯個人隱私的爭議,
畢竟這一些該是私人的資訊,
而後google等網路巨擘也發現了這樣的嚴重性,
已經切斷了與facebook的通訊錄連結.

繼而,在擴大會員間連結度上,
起先臉書官方會先從朋友的朋友當中,
建議您加入好友,當時只要按加入好友即可,
但這樣無異於將個人好有資料又給洩漏了出去,
(畢竟自己的A好友未必會想認識自己的B好友)
後來因為騷擾事件頻傳,
使得臉書只好改變規則,
規定要認識對方才能加入好友,不能隨便亂加,
才又解決了一項爭議.

而後,就是隨便發個言,就會被公開到佈告欄,
(就連最簡單祝某某人生日快樂,
也都會被所有名單中的朋友看到)
再度引來毫無隱私的抨擊,
而這樣的模式,至今尚無改善的趨向,
再加上現在的真名運動,
只能說整個facebook浪潮,
其實根本就是建基在備受爭議的隱私權侵犯當中.
是否該有著更完善的監督與規範,
值得後續的觀察...

有時候想想社會變遷的道德與科技發展,
似乎常常在背道而馳的兩條平行線上,
就像在高談人權與隱私權的年代,
卻因著安全的理由,
可以在街頭巷弄中廣設監視器一樣的矛盾.
facebook的例子也是一樣,
在掀起新一網路革命的同時,
所觸動的,卻是美國最喜歡高談闊論的隱私權爭議.
說起來還真有那麼點諷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