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閱讀到洪蘭教授在天下雜誌的一篇文章,題名為"文憑只是一張紙",

文章中首先是比較了百年前與當今的教授任用差異,作為一個破題:

在過去,許多名校的教授,本身並沒有顯赫的文憑,

如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只是讀了梁漱溟的文章,就請他到北大教印度哲學;

胡適讀了沈從文的小說,就邀請他到北大中文系教書;

又如錢穆在被聘任至燕京大學的時候,他那時只是蘇州中學的老師.

換言之,這些人沒有太耀眼的學歷,但頻著本身具有的知識與學養,

一樣成為各個領域的一代大師級人物.

相較於現在以學歷為聘任依據的,

但往往卻可見到教授們拿著老四舊的筆記,按表操課的公式化教學,

抑或是只懂得將先進國家的書本,毫無消化的便照抄式的照本宣科,

顯然的,過去的那種授課內容,顯然是更具有知識水平的.

(如史學家陳寅恪所說:別人講過的我不講,我只講沒有人說過的東西.

這樣的學問自信,我相信當今的學術界應該不出幾人...)

  

當然,可以看得出洪蘭教授此篇文章的用意,

主要乃在諷刺當今的大學評鑑制度的缺失,

畢竟在論文優先的體制下,被犧牲掉的,反而是學校傳授知識的這個功能,

但這功能,顯然卻是對於學生而言,最為重要的一塊.

其次,也同時呼籲大家在學歷的表象下,更應該重視的,

是所謂的"求知"的這個讀書本質,

讀書,還真得要讀到知識與技能,學歷或可擺在其次.

 

對此,個人的感覺是:

高度上的不同,往往會存在著認知上的差異.

洪蘭教授站在一個已經功成名就的學術地位之上,

自然可以闊談"知識重於學歷"的這番言論,因為她確實夠格.

然而,身為我們這些在社會塵世中迷途的小書僮來說,

沒人脈沒地位,若再加上沒學歷,誰鳥你阿?

於是乎,在相互陌生的前提下,

學歷往往成為進入職場的一個第一印象敲門磚,

或許那並非絕對,但相信會是他人給予自己一個社會高度的基準.

當然,很多人會說:

現在連清潔隊員都一堆大學畢業的,學歷有何用呢?

的確,當今高成低就的情況已成常態,

但這未必是學歷無用的佐證,

而是反而可能論證了學歷之管用.

試想:當滿街都是大學生後,難保各種工作的基本學歷要求,

會從過去的高中職,提升到大學的層次,

屆時若連大學學歷都沒有,那根本是連謀職都沾不上邊.

您能說這不可能嗎?絕對是有可能的,

記得早一陣子,爸爸提到彰化中學來了個博士學歷的老師,

這在現在或許罕見,但隨著學歷通膨化,

未來這樣的情況,只會更加的常態化,

想想,原本中學的老師,大多只需要大學畢業即可,

而今,碩士成為普遍要求,而博士更可能屢見不鮮,

學歷真的不重要嗎?

站在我們這種相對於洪蘭教授,還默默無聞的小卒而言,

其實是不可能如此雲淡風輕,而認為無足輕重的.

  

有時候,這往往是一體的兩面:

有知識,又有博士,自然是最好,

倘若兩者間必須有個抉擇,

則空有知識而沒有博士,

就連個最基本進入大學任教的資格都沒有,

又怎麼將知識傳遞給廣大的學子呢?

 

是故,這或許是一種大學教育至今的悲哀,

但在評鑑體制本身無法更易的前提下,

如此緬懷過去的道德式命題,

大概也不過只能起個隔靴搔癢的微薄籲求吧!

 

套一句老一輩常說的話:時代不一樣了!!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