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氏「さっさと死ねるように」発言撤回----YouTube

 

猶記得前些日子看過一部日本社會作家宮部美幸著作所改編的電影--Level7,

故事乃在描述一位瘋狂的醫生,為了解決日本的老人問題,

研發了一種名為"Level7"的藥品,注射之後,老人會逐漸癡呆,迅速走向死亡,

該醫生儘管受到大家的撻伐,不過他自己卻認為是做了大家想做但卻不敢做的事...

 

 

真沒想到,這樣的類似心態,居然還真的在日本活生生上演,

而主角居然是日本的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

他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國民會議上,

表示政府花了太多的錢在將死的老人身上,

要老人們"趕快死一死,若不這樣想,就無法解決問題",

此言論引來了日本社會極大的爭議,而他本人也在稍後做出失言的道歉聲明.

 

或許,站在財務大臣的身分上,

從純粹經濟效益與政策制定的角度考量,

這樣的說法也許是正確的.

記得自己曾經寫過一篇論文

(參見"從選舉力與競爭力的悖論解析憲政選擇趨向--依"第三條路"觀點"),

主題在探討各年齡層的社會福利配置與國家競爭力之間的關係,

其結論大致與上述言論相仿,認為政府該將更大比例的預算,

花費在壯年就業與青年就學的部分比較合宜,

而耗費在老人身上的福利與補貼應該相對減少才是.

(當然,個人的論文最終認為老人福利問題,

不應該造成政府的沉重負擔,

而應該回歸有效的"年金制度"與傳統上的"代間照護"為主,

至少此點與麻生的論點不同...)

以上,只是在說明若從經濟學的理性與效用極大化的觀點,

將大部分的經費,花費在老人的身上,確實不智.

然而,難道老人就該在這樣的思維下,被社會與家庭所遺棄嗎?

自然不是,因為老人家們還有著其無可取代的價值.

  

我想,老人的價值該從兩方面談起:

 

其一,從國家的層面而論:

一些學養修為專精的老人們,某種程度可是國家的國寶,

儘管年華老去,但在他們身上所擁有的智慧資產,

往往是千金所難以買到的.

記得上次與研究生技的叔叔聊天,談到爺爺的病情,

他認為在生物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

有時候只要能夠留住生命,也許哪天特效藥出來了,

就有治癒的可能也說不定...

當然這是理想化的說法,不過藉此想要說的是:

政府倘若能用更好的福利,來照護這些老智者們,

這些福利並不是一種浪費,相對的反而是一種投資,

因為他讓我們能夠繼續享用智者們的腦力貢獻.

 

其二,就家庭的層面而言:

當然,上述的族群畢竟是少數,

大部分的老人們,或許沒有這樣的社會貢獻能量,

但往往卻是維繫家庭倫常關係的精神指標.

就像我們家好了,這個大家庭大概是現今社會當中,

兄弟彼此間的關係還算親密而融洽,殊是不易,

這一切,可都是身為大家長的爺爺,所牽起的緊密連結.

有時候很是擔心哪一天當爺爺不在了,

這家庭間的關係會走向漠離,而這或是自己所不樂見的,

所以說,爺爺的存在也就相形的異常重要,

因為這樣無形的精神維繫力量,是在多的金錢也換不來的.

當然,上述是自己家中的情況,

相信每個家庭中的每位長者,也都必然有著程度上的重要性,

以及若干不可或缺的理由.

我始終還是相信一句話:

"錢永遠都有機會再賺,但長輩逝去後就不再了..."

  

有時候,不是任何的事情都可以用量化的觀點來衡量,

無形的價值不代表沒有;

曾經的貢獻,也不該因著時間的消逝而被否定.

看著日本副首相的言論,

我忽然想到了台灣現階段的軍公教年金與福利制度的鬥爭,

某種程度,我認為應該從"合情合理"的角度出發,

徒然的尖銳對立,只會將老一輩軍公教人員的貢獻完全否定,

當然,這其中存在著不少每天過爽爽,領高額月退俸的不合理現象,

但更多的,也許是晚景淒涼的景象.

因此,在進行制度總檢討的過程中,

應該多從個案與實質經濟能力,而非截然從階級的角度進行改革,

才是更為寬厚的政策作為.

 

畢竟,人嘛...一生求的,也不過就是個"善終"吧!

讓老人家們過得餐風露宿的,又於心何忍呢?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